“现在,用印登记、归档、汇总都能进行数智化操作,印章使用管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10月30日至31日,在浙江省“清廉村居”建设暨“三清一促”现场推进会上,来自全省各地的区、县(市)代表纷纷晒出了“清廉村居”建设的经验做法。余杭区在良渚街道港南村推行的“智慧印章”试点工作,为解决村级治理的用章管理难提供了新路径,收获了与会代表们的“点赞”。原来,港南村正在应用科技公司研发的“印得安”智慧印章系统,将实体印章锁进智能设备中,固定安置在村委办公场所。如今,全村已安装了3台智慧印章系统,实现村级权力“审、用、管、督”的一体化监管,平均审批时长较以往缩短了10个小时。遇到空白合同、用印超时、比对差异等情况,智慧印章系统设备会自动预警,及时制止用印违规行为。“管好印章,就是抓住了村级权利的‘牛鼻子’。”港南村村党委委员吴旭帆说,“智慧印章”的特别之处在于既保留了实体印章的便捷性,也兼具虚拟印章易于监管的特点。公章上了“智能锁”,不仅能让一些投机取巧分子知难而退,也可以让村干部少了人情面子的为难,让数智赋能下的“清廉村居”建设不再慌“章”。“智慧印章”虽小,却蕴含着基层治理的大智慧。目前,该智能系统已在余杭全区224个村、社区推广应用,累计受理线上用印申请10.2万余次。随着数智化探索的深入,更多“清廉村居”建设的典型案例开始在余杭涌现。比如,政府互联网产权交易平台的打造,使得全区2932项村级集体资产的交易环境更加透明、公开、公正。此外,余杭区还积极推进村务“云公开”及AI监督“四步法”的试点工作,相关部门已构建有效监督模型13个,发布红色预警221条。依托AI监督“四步法”,良渚街道在解决集体资产租金收缴不及时的案件中,累计收回租金3500万余元。如今,在余杭基层治理的广袤田野上,已有84%的行政村达到“清廉村居”标准,超前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并连续3年斩获全省基层“清廉建设”十大创新经验奖。“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清廉村居’建设,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清廉村居’建设样板,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余杭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