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龙井,拉爆你们!”前不久的一个中午,“菜腿骑行”微信群里,报名参加当晚夜骑的接龙出现后,引起了群内网友的积极响应。原本每次活动都不落下的群友小孙极罕见地没有报名。“前几日晚上骑车摔了,现在还在家休养。”
所谓的“拉爆”指的是无法跟上前面人的速度,从而被迫降速,在骑行圈是一种具有挑战意味的语言,之所以会用“拉爆”作为活动招募语,一方面是为了激起群友参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现组织者的能力。对于小孙来说,“拉爆”就是强者对弱者的嘲笑。“我这次受伤就是被拉爆后体力不支才摔倒的,医生说需要休养。”在杭州,无论是西湖边的杨公堤,还是龙井山头,都能见到众多骑行者的身影。这股热潮的兴起,一方面源于健身和低碳对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它们通过制造新话题吸引流量,从而带动了骑行文化的普及。然而,这一现象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问题,如追逐竞速、随意变道等行为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公共安全。A 骑行市场发展迅猛 规模超过2000亿元10月14日晚8点,天猫“双11”购物节开启抢先购预售。运动户外方面,预售首小时,有6个品牌成交破亿,32个爆款单品成交破千万。如果去年户外领域的“主角”产品是冲锋衣,那么今年受到关注的“新秀”品类则是骑行。预售首日,该品类表现十分突出。数据显示,天猫“双11”预售首日,骑行品牌全品类增长超40%,自行车整车增长超80%。公路自行车品牌TREK(崔克)预售首小时成交增长超1300%,骑行服饰、骑行装备类目达到双位数高速增长,专业骑行服品牌兰帕达取得该类目销售额和增速的双第一。实际上,骑行热正在成为一种新增长概念,各种“骑行+”的新业态成为商家们的法宝。在骑行装备领域,自行车整车、骑行服饰、骑行护具以及码表、运动相机等各种配件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数据显示,天猫骑行品类连续3年成交增速超过50%。2024年1—8月,天猫骑行品类成交同比增长77.8%。在骑行服务领域,自行车维修保养、租赁、培训、赛事等产业也在“骑行热”的大环境下蓬勃发展。例如,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获得超14亿元的赛事综合效益。从专业骑行装备销售到多元化骑行服务,骑行产业链正不断延展,“骑行+”经济新业态不断涌现,不仅为广大骑友提供更加多彩的骑行体验,更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上半年体育消费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路车成交额增长141%,骑行服成交额增长127%,尤其是中高端市场,骑行相关装备同比增长更加明显。在31个省份中,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江苏省越野跑鞋健康消费指数排名前五,江西、安徽、浙江、广西、河南等地公路车健康消费指数排名靠前。报告指出,骑行兼具通勤和户外运动属性,已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时尚生活方式,以骑行为媒,还发展出新的社群形态和社交活动形式,推动了骑行文化的传播和公路车消费市场的增长,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健康消费指数的提升。室内室外活动此消彼长,很多人出去玩,室内运动相对就要少一些。在今年“618”,骑行服在天猫上搜索同比增长176%,骑行服品类整体销量同比大涨390%。爆火的骑行甚至带火了跟拍生意。一个专职做骑行跟拍的人透露,收费按人头在299元到499元之间,今年暑期几乎每天都有三四十个订单。从小众运动到网红运动再到大众运动,骑行的热度不减反增,背后自然有很多原因。有个因素或许很关键:骑行的门槛极低。一方面是相比大部分运动,骑行的体力和专业门槛,对新手相当友好。2021年,骑车年龄在1年以内的人仅占5.88%。2023年这一比例增加到11.88%。一方面是装备门槛。虽然有人会购入天价装备,但有时一辆共享单车就足矣。产品需求上升背后是越来越多的骑行受众。在小红书联合《户外探险outdoor》和《徒步中国》发布的《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以及《2024运动户外行业白皮书》均对骑行热潮有所提及。以小红书《2023户外生活趋势报告》为例,该报告显示,2023年1月至10月,骑行相关的笔记发布量增速近400%,笔记量超180万篇,“骑行”话题有超10亿次阅读量,无论从笔记增速还是笔记总量来看,骑行都堪称户外热门运动之首。美团单车数据显示,7月以来,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武汉等地的夜间订单量明显增高。以北京为例,18—22时的用户夜骑总时长较去年同期增长约15%,基本都发生在热门夜骑路段。更何况,爱好者里年轻人是主力军,很有利于扩大骑行的影响力和前景。一份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18-40岁人群占比接近70%;2023年1月到10月,小红书骑行笔记发布量激增近400%,阅读量近13亿。而在抖音上,有关“骑行vlog”的话题播放量已经达到186.7亿次,换言之,骑行运动经历了社交货币化。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行车市场规模为1940.7亿元,到2027年预计可达2656.7亿元。然而,骑行市场越来越赚的背后,赛道却偏了。B 近期骑行受伤者增多 有医院一晚收治十名伤者见到小孙时,他的左腿裹着纱布平放在沙发上,左臂肘部也有几处擦伤。他回忆称,自己是在龙井路下坡时摔倒的。那天杭州一直在下小雨,路面本来就比较湿滑,加上体力已经耗尽,自行车一下子就失去平衡摔倒了。“幸好我当时戴了头盔穿了护膝,不然可能就伤到骨头了。”
类似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据浙江杭州交警消息,就在8月末,杭州萧山一网友发帖称,近期半夜骑行党来外伤急诊得很多,伤情严重,令人震惊。她表示,当晚共有9人因骑行受伤前来医治,还未算手、腿等部位受伤去其他科室的,而9人仅有1人戴头盔。无独有偶,近日,萧山交警发布案例警示,湘湖连续发生多起骑行事故,有的是自行车相撞,有的是自行车和机动车碰撞。而在多起事故中,受伤的也大多是骑行者。萧山一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则表示,8月以来,有好多起骑行事故出动了120急救车,8月19日晚,湘湖越王路上发生自行车相撞事故,前车突然减速,后车来不及刹车,导致两车受损,人员受伤。8月5日晚,湘湖路上,自行车骑行者骑在机动车道上,车速过快刹车不及时,与转弯的白色小轿车发生碰撞,导致骑行人员受伤。该工作人员表示,最多一晚,有10位骑行伤者送医。骑行导致的受伤事件还远不止此。9月1日,河北省霸州市发生一起骑行者被大货车碾压,经事发地堂二里镇政府证实,该骑行男子是在两辆大货车中间骑行时,疑似为躲避积水往左后,遭后方大货车碾压致死。C 骑行不规范 亲人泪两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骑行逐渐成为了都市人追求的新风尚。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野团(临时组织的)的出现。在这些追求刺激的组织者吹捧下,越来越多追求刺激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其中。
近日晚上,记者也参与到了一场临时组织的骑行活动中。在整个骑行过程中,领队多次与团队成员骑行追赶,多次出现三车并行的情况,最外侧自行车长时间行驶到快车道上。为了达到宣传自己“战绩”的效果,领队还手持自拍设备边快速骑行边拍摄。在他地引导下,骑行团的几位成员也在骑行时做出双手放开把手、用衣服蒙住头等危险动作。然而,这仅仅是野团的基本操作。在龙井路上,多个向下俯冲的坡道也成为了骑行爱好者热衷扎堆的地方。住在天竺路小区的市民李庭凡对此连连摇头。他介绍,龙井路是景区路段,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骑快车的年轻人就来这里冲坡了,他们一般都是把车推到龙井路的顶部,然后冲下来,非常吓人。“有些人把握不好方向,会摔在地上和路边的草丛里,还都是我们叫的救护车。”小孙介绍,除了追求刺激之外,一些骑手还为了追求成绩选择在深夜组团出行。“我曾经参加过之江路上的一个深夜骑行团,从衢江路至九溪玫瑰园只用了15分钟。一路上好几个红灯都被他们闯过去了。事后我在群里看到,领队的最高速度达到40公里每小时,实在太可怕了。”实际上,在骑行圈还存在具有交友功能的野团,团长会邀请年轻的女性骑手参与,但参加这样的骑行团,男性骑手需要缴纳一定的活动费。小孙说:“如果要和这些女性骑手拍照或加微信,需要男骑手另行支付费用。”D 骑行需要规范 监管正在出手对于骑行圈出现的种种危险行为,交警部门表示,骑行组织者应当提前规划,精选路线,并自己前往现场熟悉路况。在选择路段时,也应当选择照明条件好、交通流量较小,有机非隔离设施的道路进行骑行运动。除此之外,在骑行过程中也应当遵守交规。请勿闯红灯、逆行、不按规定车道骑行等。
穿戴安全防护装备请确保佩戴合适的头盔和护具,安全性能优先于外观。自行车必须安装前灯和尾灯,同时穿着鲜艳或反光衣物,增强自身和车辆的辨识度。骑行要专心,骑行时请保持专注,尽量不佩戴耳机,注意观察四周,时刻留意车辆和行人动向。在骑行过程中,骑行者应当遵循有序原则,安全第一,遇到下坡或狭窄路口时,避免并排骑行,适当减速,确保安全优先。骑行靠右,不抢车道,骑行时请靠右侧行驶,不要随意变道或抢占机动车道,确保行车安全。提醒骑车的目的是为了健身千万别为了追求刺激而不顾安全,请广大骑行爱好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骑行。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不得在机动车道、人行道和人行横道上骑行,不得逆行,不得有骑行拍照等分散注意力、妨碍安全驾驶等行为。在北京,交管部门将非机动车违法追逐竞驶作为执法重点,开展针对性整顿。8月以来,已现场处罚非机动车追逐竞驶违法行为2023起。交管部门表示,在奥森公园、通州运河绿道、南海子公园、首钢大桥、戒台寺、百里山水画廊等热点骑行区域,警方都将增大执法力度。交管部门表示,今年入夏以来,市民骑行锻炼活动明显增多。警方发现,部分骑行爱好者在骑行过程中随意违法,闯红灯、进入机动车道行驶、逆行等情况频频出现,市民反映强烈,特别是自行车追逐竞驶违法行为成为群众投诉重点。“目前多个城市也同步开展此类专项治理。”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