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时期的良渚玉琮,发现地北抵陕晋,南达广东,西北至甘青,西南到四川,其范围可达大半个中国。至4000多年前,“统一的玉礼制度”已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良渚文明在中国的版图上一个个插上标签,华夏民族已成为一个大家庭。杭州余杭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良渚古城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这也是余杭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路线的里程碑成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讲好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故事在中华早期文化的“满天星斗”中,良渚文明的支配力聚焦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当时没有通讯工具,先人就通过水路交流,借助程式化、标准化的成组玉礼器,实现王权统治。从良渚到夏商周,二里头、殷墟、三星堆、金沙等遗址也发掘出了良渚时期的玉器,良渚文明玉礼器系统体现出的礼制观念被后世吸收、借鉴,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重要源头。天蒙蒙亮,几位考古人员正在用洛阳铲钻探土层,通过取出的土芯样本,搜寻地层深处的考古线索。在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当地也没有停止考古的脚步,于5年内完成了遗址周边100平方公里的调查,发现近350处遗址点。9月初,“道中华”文宣平台良渚文化研究基地正式落地,选聘多位专家学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良渚古城、瑶山、老虎岭、良渚博物院已累计吸引90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良渚古城数智体验馆里的“莫角山朝圣之路AR体验”让观众“穿越千年”……不管是考古发掘、学术研究还是展览保护,都是为了用科学可信的实物材料去丰富“宝典”,向公众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这是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讲故事”的特有方式。有资源、有热度、有人才、有产业余杭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滚雪球”般壮大在余杭,民族团结好故事还有很多。余杭西镇区委旧址、新四军被服厂红色教育基地有各民族同心协力、奋勇抗敌的拼搏故事;永安村有文化走亲、民族共富的发展故事;传梭博物馆、融设计图书馆有“小而美”的民族手艺故事等。余杭区挖掘了这些故事,又把相应的点位串联成石榴红精品线路,不仅让民族工作更聚焦了,还让群众有了研学游玩的目标。今年夏天,27个来自新疆的学生家庭走进了余杭的“自然造物”民族团结进步阵地,这个位于瓶窑镇的三层楼建筑,就像一个艺术馆,集合了全国各地的手工艺品,有皮影、风筝、年画、竹编等,堪称“民艺基因库”。这里的库存是“流动”的,主理人和设计师每到一个地区,都会保存当地的手工技艺,再想办法引入“自然造物”,其中不乏各种民族地区的特色手作。此外,这里还打造了一个一站式交流民族技艺、感受非遗魅力的“共富工坊”,成为当地热门的文旅品牌,年均吸引数万游客前来探访。同时,聚焦城西科创大走廊经济体、直播站等优势,当地还组建了由50余家企业、70余位创业人才参与的“石榴红”助企服务队、创业导师队,积极开展企业帮扶活动。此外,余杭密切同温州、丽水等地的工作联系,加强帮扶力度;与四川稻城乡镇、村社结对共建,搭建“亚丁集市”网上商城,卖虫草、牦牛肉等特产,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出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一个不断“滚雪球”的过程,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始拓展,余杭区汇集了资源、热度、人才、产业,民族工作优势越来越明显。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