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个星期才能寄到的苹果50小时就到了 浙江发达的电商经济理念被带到四川今年4月春茶上市,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的田间地头,白茶芽儿正嫩,迎着阳光泛出鲜亮的绿色,这个“中国白茶第一村”又将迎来一个繁忙的采茶季节。1700公里外,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沙洲镇青坪村,随着采摘季的到来,茶农强锡香的生活更加忙碌了,她几乎每天都泡在茶园里,察看茶苗长势,估算着头茬白茶的开采日子。一棵小小的茶苗,是如何翻越山海从遥远的东海边来到西部的大山里?一片小小的茶叶,又是如何改变了许许多多像青坪村这样的村庄命运?
茶农种植“白叶一号” 一年下来收入涨了好几倍要解开这个谜,就先让时间退回到2018年4月,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提出愿意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同年,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从浙江安吉落户四川青川。当第一批来自浙江安吉的捐赠白茶苗“白叶一号”运抵青川时,不少人心里还有个疑惑:种茶叶,能致富吗?彼时担任青川县沙洲镇青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王永明心里也没底,因为村里早在三四十年前就种过茶叶,但最终这个产业也没能支撑村民们致富。但这一次的“种茶经历”与以往大不相同,茶农们获得了许多浙江茶叶专家的帮助,“白叶一号”在青川种植成功。参加白茶管护知识培训时,茶农强锡香总是不遗余力地向浙江专家请教“茶经”,经过3年多的努力,如今她已经是村里小有名气的“行家里手”,还被村集体聘请为白茶基地管护负责人。随着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启动,发展壮大“白叶一号”产业成了来自浙江的帮扶干部们的目标。挂职青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帮扶干部何立剑考虑从全产业链来帮扶。在他们的牵线搭桥下,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建起了数字驾驶舱,通过采集到的茶叶生长环境数据,县乡两级技术员可以准确看到茶苗长势、基地管护效果,并通过平台实时指导茶田管理,茶农也能通过数字驾驶舱向浙江茶叶专家学习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针对“白叶一号”连续3年的检测显示,青川白茶的游离态氨基酸高达7.5%,是普通绿茶的2倍至3倍。这意味着“白叶一号”具备了更大的市场价值。接下来,是如何让“一片叶子”转化为“金山银山”,真正让百姓受益?打开销路是关键。何立剑带着挂职青川县的干部们想了各种办法,通过在茶苗生产过程植入产品溯源系统,参加各类展会、开出销售门店甚至进入车站等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青川的“白叶一号”。帮扶干部和当地政府一同探索出了一套“返租倒包”经营模式,一推出就受到茶农的欢迎。2022年,青川受捐茶苗首次迎来大规模采摘,强锡香承包的白茶园在初次采摘中,一下子销售了200多斤鲜叶和几十斤干茶,给家里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青坪村村民文自金就算过一笔账,承包茶田之前,全家人靠着种玉米、小麦和油菜,年收入不到万元。自从参与“返租倒包”白茶管护模式,收入让人惊喜:第一笔收入是流转出去20亩土地,一年每亩300元钱,可以获得收益6000元;第二笔是管护费,一年下来管护茶园可以获得3.5万元左右收入;此外,还有在茶山的务工费以及茶园的分红收入;一年下来,收入涨了好几倍。“白茶一号”也带动了青川整个茶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在浙江的帮助下,青川县已陆续建成“白叶一号”标准化种植基地7075.5亩,部分已满3年的茶园今年预计可采鲜叶1.7万斤,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如果全部进入盛产期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3亿元以上,覆盖带动900余户茶农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