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酷寒迫使牦牛熬不过去 援川干部在这里建起了现代养殖园

2024-06-17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很多人知道理塘,是因为藏族小伙丁真

车行驶在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经济开发区的浙川大道上,路两侧是“浙川纺织产业园”,厂房林立,鳞次栉比,随着一车车纱线、布匹、成衣通过这条路运送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园区在扩张发展中正在快速构筑起纺纱、纺线、织布、服装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于屏山县而言,浙川纺织产业园区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屏山县是座年轻的水库移民县城,岷江穿城而过,川流不息。从一个没有支柱产业的新县城,到获评“国家火炬生物基纺织特色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示范)”等称号,屏山县只用了7年时间。未来,这里还将成为宜宾千亿纺织产业核心基地。

拉开这场变革序幕的,正是这一根细细的纱线。

浙川纺织产业园

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作为浙江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纺织行业已成为浙江工业总产值唯一超万亿的集群。在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的契机下,嘉兴海盐县与宜宾屏山县结对,当地成熟的纺织产业在不断向西部转移过程中,也实现了提档升级。

首家落户浙川纺织产业园的企业,就是来自嘉兴的纺织企业天之华。

天之华董事长董坚强表示,屏山具备纺织产业转移的几大要素:成本洼地、产业配套高地、人力资源富地。不过真正让他们下定决心的,还是两地政府部门共同构建的营商环境,给予了企业家们极大的信心。

如今走进浙川纺织产业园,在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涡流纺车间内,可以看到上百台机器整齐排列并高速运转着,原料棉条越变越细,最终成为一锭一锭的成品纱线。

公司在迁移过程中并不是把东部淘汰的机器设备移到了西部,而是引进全世界最先进的设备,全部建成后500台(套)世界先进的涡流纺设备同时启用,届时,屏山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涡流纺生产基地。

2021年,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启动,嘉兴市海盐县、秀洲区、嘉兴港区三地结对屏山,浙江省驻宜宾帮扶工作队队长顾建忠也心系产业园区的发展,几乎每个星期他都会到园区各家企业走访。

他将浙江的“标准地”制度带到了屏山,参照浙江“亩均论英雄”标准,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下的项目不引进,设备落后的企业不引进,确保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海盐县将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带入屏山,实行“一张单子跟到底”,让企业省心、省力。在“一张单子跟到底”的服务下,润厚纺织一期项目从动工到投产只花了4个月的时间,刷新了屏山县工业项目的建设速度。

截至2023年底的统计数据,园区引进的41家纺织企业中,多家企业已成为行业细分领域的冠军:四川润厚特种纤维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特种包覆纱企业、宜宾弘曲线业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缝纫线企业……未来,这里还将成为宜宾千亿纺织产业核心基地。

得益于纺织产业的发展,家住屏山县书楼镇的龙梅收获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她在园区纺织厂工作,每个月工资七千多元。相比起原先一家四口全靠丈夫一人外出务工挣钱,如今夫妻双方都有了收入。她和丈夫刚在屏山县城里买了一套房,两个读书的儿子也都被接到县城上学。

产业园区的发展吸纳了周边地区的劳动力,进而带动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老县城搬迁时3万上下的人口如今已经发展到了9万人。

当初搬迁时建造的一座跨江大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县城的发展,第二座跨江大桥正在建设中。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