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讯 近日,钱塘区的千亩市级综合种养基地迎来了一批“新居民”——1000只“萧山媒鸭”。初到“新家”的鸭子们,在鸭棚里嘎嘎地叫着,时不时探出脑袋四处张望。千亩市级综合种养基地位于观十五线以北,抢险河以南,东至农田,西至四工段直河,共有1150亩。作为农场里的“小管家”,鸭子在稻田里“巡游”时,会吃掉影响水稻生长的杂草和害虫。同时,鸭子们排出的“便便”,还可以提高土质的肥沃度,既减少了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量,也能省下许多人力和物力成本,养殖出绿色生态鸭,增加收益。可谓是“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为了让鸭宝宝茁壮成长,钱塘区城发集团农旅公司将综合种养鸭棚分成6个区域,每一个区域都装上了明亮、温暖的取暖灯。相当于给鸭宝宝们造了一间间舒适的“套房”。“套房”里的场地清洁、温度控制、防疫消毒等工作,就交给专业的养殖人员了。这就是“稻鸭共生”模式。目前,基地已完成鸭棚、养殖沟渠、机埠、U形渠等基础设施配备,今年预计养殖四批媒鸭,总计7000只。除了“鸭管家”,千亩市级综合种养基地里还有“鱼管家”“虾管家”“鳖管家”。因为,基地也在探索“稻+鱼”“稻+对虾”“稻+鳖”等多元化品种新型综合种养模式。根据规划,基地南北为“稻鸭共生”养殖区,总计645亩,中部为“稻鱼共生”“稻虾共生”养殖区,总计745.5亩。目前,30万尾马口鱼、石斑鱼也已经“入住”稻田,开启“稻鱼共作”模式。接下来,南美白对虾也将“住进”这片稻田。钱塘区是杭州的产粮大区,水系河网发达,所以才能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模式。2022年,钱塘区开始推广新型综合种养面积8000余亩,亩均增收约2800元。以河庄街道杭州江东农场和义蓬街道杭州巨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实施的综合种养项目为例,其“稻-马口鱼”共生基地、“稻-鳖”共生基地亩均肥料使用成本可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成本可下降50%以上,水产品、稻米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钱塘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钱塘区将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高效农业转变,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产,一季多收”,把“米袋子”真正变成百姓增收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