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常熟,自古以来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而得名,是长三角重要的产粮地。今年,长江边曾经荒凉的沙洲铁黄沙,也升级为良田,种植水稻。11月3日,正是铁黄沙开镰的日子。
长江流经常熟,几十年泥沙淤积,堆出江滩州岛“铁黄沙”。这几天正值秋收,铁黄沙变成了“金”黄沙。
农户徐建丰介绍,今年第一年是超出预期,现在看上去变成了万亩良田,望上去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水稻长势良好,预估亩产八九百斤。
此前,一场11级强台风登陆苏州,不少地块水稻倒伏,收成减产。而第一年种植水稻的铁黄沙还能有这样的产量,农户们都很惊喜。铁黄沙能种粮,过去谁也不敢想。
长江泥沙沉积,在这一带到处都是铁锈一般的黄沙地,“铁黄沙”因此得名。随着面积越来越大,当地人开始在规划上动起了脑筋。紧邻长江,这是天然良港,铁黄沙曾被规划为物流基地,为经济发展助力。可规划图做好后,当地却没有“上马”。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振聋发聩。这也是江畔区域保护母亲河的共识。2016年开始,铁黄沙不再进行大规模开发,转而实施生态修复,建起沿江绿化带、江滩湿地,吸引了十多种珍稀鸟类来安家,铁黄沙变成“绿”黄沙,也有了新变化。
常熟市海虞镇棉花原种场铁黄沙管理中心主任周冬介绍,搞过文旅,这里也利用长江边这个特色做了几个景点,吸引了很多人过来看,可势必会带来一些影响。
放弃发展生态旅游带来的红利,如何将这块面积近2万亩的长江滩涂变废为宝?铁黄沙开始了新的探索。今年3月,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经过专家充分评估论证,铁黄沙开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沙地上覆盖50厘米厚的泥土,尝试种植农作物。不仅能提高粮食产量,还能进一步巩固生态修复成果,稻田生态系统可以为鸟类、昆虫等众多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江苏苏州干部学院副院长沈明星表示,土壤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有机物料的投入,比如秸秆还田、加强土壤改良和土壤肥力提升,可以提高土壤植物的生物量,可丰富生态岛内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拓展生态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随着首期1000多亩水稻迎来丰收,铁黄沙还将陆续启动后续建设,规划良田近万亩。从荒州岛、物流岛、旅游岛,变成未来的丰收岛。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东吴智库研究员黄建洪介绍,这实际上是一个华丽的转变,目标在于要把铁黄沙转变成“金”黄沙 “绿”黄沙,反映出地方政府对生态文明的认知,把它纳入到了行动中来,它损失的可能是暂时的物流或者工业的GDP,但是带来的是绿色的GDP、高质量发展,可以期盼未来可以看到更美丽的铁黄沙。
记者:沈逸昀、刘洋、陆劲云
2024-11-08
2024-11-08
2024-11-08
2024-11-08
2024-11-08
2024-11-08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