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小修小补”便民服务融入百姓生活圈

2024-04-2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修鞋、缝纫、刻章、修钟表、配钥匙……这些充满烟火气的便民店铺,你还记得吗?曾经,这些“小修小补”摊位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它们却渐渐难觅踪迹。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戚墅堰街道在各社区发放了一批便民服务引导牌,在社区公共空间设立“小修小补”服务柜台,给这些手艺人设置固定维修场所,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做手艺人,也做“守”艺人

几把小椅子、两个大皮箱、一堆待修的鞋子、一筐工具…… 早上7点,在工房三区转角处一个5平方米的修鞋铺,老鞋匠霍中山围着围兜正给一只皮鞋的鞋底打钉、敲皮,动作有条不紊。

“师傅,我的鞋子开胶了,帮我修一下,我中午过来拿。”“我的伞坏了,还能修吗?”霍中山今年75岁了,但是手腕灵活,手艺娴熟。

“我的手艺是从温州皮鞋厂里学的,上世纪80年代来戚墅堰出摊,到现在40多年了。”霍师傅说,在过去修鞋是个热门生意,每天都忙得停不下来。但近几年,周围像他这样的修理摊越来越少。

霍师傅靠着手艺吃饭,回头客很多,如今还有不少顾客跨区来找他修鞋。在社区的帮助下,现在修理摊还成了便民服务点,提供小板凳给户外工作者歇脚。霍中山说,总有老熟客来找他,只要不刮风下雨,他都会准时准点来这边出摊。

把小事做好,把平凡事做精

“小时候,听到大人们说起雷锋等人物事迹,我的心里就埋下一颗向他们学习的种子。”3月是学雷锋月,77岁的高金凤来到社区为老人们义务理发。

高金凤是戚机厂机床车间的退休女工,一次偶然机会,她用边角布料做了几双棉鞋送给同事,赢得了工友的一致好评。渐渐地,她开始免费帮工友们做鞋、纳鞋底、针织,还加入了厂里的为民志愿服务队,在工作之余走进学校、敬老院等提供义务服务。

“手艺都是现学的,师傅们来厂里干活,自己看着,偷偷记在心中。”高金凤笑着说,年轻时她常看别人修鞋、修自行车,后来索性在家自己研究。平时她还用收集的废弃布料,做成一双双好看实用的布鞋送给大伙。

在退休前,厂工会的领导又送给她一套理发工具。“这是厂里一位理发师退休前留下的,大家一致决定把这套工具送给我。”高巧凤开始学习理发,从剪到剃,从刀片到电推,26年下来,她的这套“厂传”理发工具已经升级到了第三代。

义务理发的同时,高金凤把无偿送鞋的范围从亲人朋友、街坊同事扩大到了环卫工人、社区志愿者等群体,还提供针织修补等服务。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要,高金凤索性买了两台缝纫机,最快一小时就能做好一双棉布拖鞋,她做鞋的事业一直持续至今。

24小时不关机

晚上8点多,徐宗顺准备关店休息,这时他接到了社区的电话:一位老人出门买药忘带钥匙了。他立马穿上衣服拿上开锁工具,不到10分钟,在不破坏门锁的情况下,把门打开了。

从燃气软管更换、小家电维修,到门窗安装、更换锁芯、水管疏通……社区老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大小事,只要他会,一个电话,他就能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解决。

“老人们的很多生活需求都很小,但求助途径狭窄,有些事情还特别紧急。”徐宗顺来自盐城,在河苑社区开五金店已经13年,由于社区属于老小区,没有物业,长期下来,邻里间的“小修小补”都由徐宗顺义务包办了。

有一次,一位老人家中的炉灶忘记关闭,窗口窜出滚滚浓烟。徐宗顺知道后,立马上门开锁帮老人拧紧。徐宗顺还加入了社区志愿者团队,主动上门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难题。

为“小修小补”提供空间

“居民有缝缝补补修修的需求,这些手艺人也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戚墅堰街道综合执法局二分队队长潘中华介绍,在小区设立的“小修小补”服务柜台,为手艺人们提供了固定的维修场所,也更好地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东方社区,共计在户外设立了修鞋、修车、修补衣服三个固定便民服务点,均设立在屋檐之下,不仅能遮风挡雨,平日里的人流也多。街道综合执法局还发放了统一定制的柜子,方便手艺人放置工具。“一方面严格划定摆摊范围,不影响市容。另一方面尽可能帮助老手艺人,方便他们为居民继续提供服务。”东方社区工作人员张广宁说。(常戚轩)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