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春风到 放鹞灯

2024-03-25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停停停,线就拉到这里。”3月21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遥观鹞灯的代表性传承人刘国兴一行人趁着春分后的好天气,在常州经开区遥观镇遥观村的麦田上放飞鹞灯。

鹞灯始创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考证,当时元朝统治者为掌控局势,在江南一带实行十户三鞑子的做法,广大百姓以“扯天灯”为信号,统一行动反抗元朝统治,后来慢慢演变为正月十五至清明前放飞鹞灯的民间习俗。遥观名字的由来传说也有遥遥观看鹞灯的浪漫含义。

刘国兴小时候就跟在放鹞灯的爷爷身后提鹞灯,耳濡目染便学会了。1996年春天,刘国兴到邻村的二哥家玩,碰到二哥正在扎鹞子,他二话不说加入了进去,重新捡起了这门手艺。

鹞灯的制作很讲究。买来的篾丝要先放在水里浸泡一天,晾干后撑开,才能保持灯笼状不再变形。将丝棉纸用浆糊粘在竹篾上,刷上不同颜色的油漆,安装锯成圆形的木块底座,一盏鹞灯就完工了。“听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细节多着呢。丝棉纸要仔仔细细贴两层,油漆也要刷两遍,一遍上色,一遍清漆。”说起鹞灯制作,刘国兴如数家珍。

傍晚,刘国兴兄弟4人与侄子刘文平等扛着鹞子、提着鹞灯来到麦田。鹞子约4米宽,选取笔直的竹竿作为支架,鹞面通常会写上“五谷丰登”等吉祥话,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将鹞线拉到合适的长度,刘国兴举起鹞子,其余人把控线的方向,顺着风的力度,用力把鹞子往上一送。鹞子扶摇直上,飞到了百余米的高空。“有的时候也不是一次就能成功,主要看风的大小。”刘国兴说。鹞子稳定后,几人将鹞线的另一头拴在麦田边树上,待夕阳的余晖撒在地平线上,他们合力拉下鹞线,挂上一盏盏点亮的鹞灯。五颜六色的鹞灯一字排开,在天空中飘荡。

放鹞灯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吃完晚饭,刘祥春带着孙子天天来到现场,“以前牵着儿子来看鹞灯,现在牵着小孙子,一晃几十年都过去了。”刘祥春感叹。据了解,去年的时候,还有人专程从其他区赶来看灯。

如今,刘国兴的侄子刘文平接过了非遗传承的接力棒,他坦言,小时候放鹞灯的时候,整个村甚至隔壁村的人都会聚过来看,现在人数远不如从前。除了自己学,刘文平计划走进周边村落,教学感兴趣的人,他也准备依靠学校、非遗传习所等阵地,宣传遥观鹞灯这项珍贵的文化活动。(高岷 姚晗 何奕欣 梅嘉慧)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