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江苏召开《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从4个方面入手推出15条硬举措,汇聚多方力量打通专利转化难点堵点。(3月20日中国江苏网讯)近年来,我国专利产业化率稳步提升,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日益显著,同时也反映了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能力正在持续增强,专利产业化为我国建设制造强国、创新强国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对于专利转化运用来说,产业是“主战场”,企业是“主角”。专利产业化率的提高有利于不断强化企业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主体地位,为创新型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企业突出重围、行稳致远。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聚焦江苏“1650”产业体系建设和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部署建设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实施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培育和壮大专利密集型企业和产业、加大“苏知贷”金融产品投放力度等,突出专利转化实效,大力推进专利产业化。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历来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利用。近年来,江苏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聚焦打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转化运用力度,更多专利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提升专利产业化率,江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说江苏高校专利授权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如何推动这些专利更好转化运用是摆在眼前的实际问题。此次《实施方案》提出,将广泛开展专利对接活动,在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目前,江苏正在开展高校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知识产权、科技、教育、工信等部门以及高校院所、企业各有责任分工,将高效率完成专利盘点、多维度开展专利评价、分层次推动专利对接、大力度做优专利增量。好的体制机制是提升专利产业化率的强大保障。知识产权制度不仅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也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江苏先后承担了国家18项知识产权领域改革试点,32项成果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2020年起,江苏4家单位参与国家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探索“先使用后付费”“先确权后转化”等模式,共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90项,合同产生金额2.1亿元,作价投资金额超4亿元。在此基础上,江苏还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在更大范围内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让知识产权真正为实体经济服务。只有进一步加强政策激励,不断提升专利质量,让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实现量质齐升,才能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更强动力。(马胜)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