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上午9时,随着人潮向前,只见南杨桥码头边,数十人手执道锣、肃静牌、龙旗等排成长队,“乾隆皇帝”带队绕村一周,一览江南春色。据介绍,自2017年起,组织团队充分利用杨桥古村水道资源,推出了“乾隆皇帝下江南”节目,此外,为了满足年轻游客的爱好,后续还增加了“汉服秀”“红歌快闪”等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元素。
游街表演人气飙红,屋内灶头也是红红火火。“按规矩,庙会这天杨桥家家请客,今天我们安排了6桌!”村民徐念平告诉记者,每年的庙会不仅只是图热闹,更多的是亲朋好友团圆、交流感情的机会,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酒足饭饱,庙会的另一个“重头戏”——走会,正式开场。“三十六行,种田头行!”走着四方步,说着质朴的语言,滑稽诙谐的表演手法让游客捧腹大笑。“调犟牛”和“舞马叉”等众多非遗也赚足了游客的眼球,引来阵阵喝彩。“走会的活动来源于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乡土气息十足。本次走会共有340多人参与,都是‘老把式’!”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会长邵竞梅介绍道,目前,杨桥已有11项非遗项目被列入省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此同时,自2019年开始,南杨桥古文化研究会就把“捻纸”“调犟牛”等项目引进运村实验学校,纳入校本课程,成立社团,让学生扮演“小犟牛”,在接触中感知、在沉浸中融入。
让更多古村、古镇借助非遗“火”起来,让更多非遗文化在乡村“红”下去。年年岁岁中,民俗与乡愁双向奔赴,书写着来时的印记,也延展着明日的足音。(殷雯馨 宋祎凡 徐晶纬)
2024-11-23
2024-11-23
2024-11-21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20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