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国湿地城市︱盘锦辽河口保护区:“红色海岸线”的生态掠影

2023-09-29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苇海浩瀚,滩涂绵延,入秋后,一望无际的碱蓬草染红海岸,造就了独特的“红海滩”景观。这里是辽河口,是我国最北的河口湿地,也是全球范围内保存最完好、最大面积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

9月4日,“生物多样性之美——‘湿’意盎然的生态答卷”网上主题宣传“行走中国湿地城市”报道组走进辽宁盘锦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纵目河海,捕捉“红色海岸线”的生态掠影。

辽河口保护区成立于1985年,1988 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8万公顷,是以保护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珍稀水禽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自建立以来,保护区开展了一系列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补水等工程,并实施了全国最大的“退养还湿”单体工程,恢复湿地5700公顷、自然岸线15.7公里,为珍稀动物栖息和繁衍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还初步建立了“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管理体系,持续开展鸟类监测。

在保护区内的东郭管理站,工作人员们通过一块大屏远程监测保护区状态。“现在,我们保护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在原有摄像头的基础上,设置高点野外视频监控系统17处,最远可以清晰看到10公里以外的画面。”站长郝延明告诉记者,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区内已实现最严格保护,更加全面、系统地守住了湿地生态安全边界。

浩瀚的芦苇沼泽、广阔的滨海滩涂,为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保护区扼东亚候鸟迁徙路线的咽喉,从黄河口到渤海湾到辽河口,为南北迁徙的涉禽、雁鸭类、鸥类、鹭类以及依赖湿地生存的雀形目鸟类提供了栖息地。

“1991年我们在辽河口保护区发现有黑嘴鸥筑巢,当时的黑嘴鸥种群数量大约是1200只。”盘锦市林湿局湿地科科长刘野介绍,通过多年管理与保护,黑嘴鸥的繁殖种群数量逐年上升,繁殖种群已超过12000只,在盘锦全市栖息的黑嘴鸥总数已超过18000只。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保护区内现分布有鸟类315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24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50种;记录迁徙最大丹顶鹤种群806只、白鹤425只、东方白鹳1000余只,黑嘴鸥繁殖种群达10000余只,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繁殖地、名副其实的“黑嘴鸥之乡”。

时下,辽河口正迎来最美的季节,大片芦苇沼泽和泛着微红的翅碱蓬覆盖在滩涂之上,湿地生机再现、美不胜收,向世界展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金名片”。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强慧娟 王心婷/文 唐磊 郭凯伟/摄 雷程鹏/设计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