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42人8000多字的期末评语 AI10分钟就能搞定?

2025-01-2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有学校正在尝试,一线老师说法不一

本周就是杭州中小学的休业式了,这几天,很多老师都在埋头写期末评语中。

每年学期末,这都是一件让老师们很头大的事情。有老师说:“一个人200字,全班42个人就是8000多字,还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写得完全不一样。今年又要跟去年不一样,简直太难了。”

今年,记者发现在老师中有一个新的潮流:用AI写评语。一搜索关键词,各种教程、软件都跳了出来。看来关注这个方式的老师,也不在少数。

这两年,AI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而面对AI评语,大家的看法如何,如果你是家长,你能接受这样的评语吗?

家长怎么看AI评语? 科技需要加人情味

“怎么能用AI写评语?”提到这个话题,一位三年级家长有些不解。她说:“我印象里的AI还是比较模式化的,就是套到A身上也能用,套到B身上也能用的,完全看不出学生的特性。而且我个人还是比较倾向于手写的评语,我家娃一开始拿到的是实体的报告单,后来就变成电子生成的,如果还要用AI写,那就感觉越来越失了味道。”

“期末老师事情也比较多的,我看我们老师朋友圈说写评语写到凌晨1点多,也是不容易。如果有个辅助手段帮助老师减轻工作量,我觉得没毛病。”另一位家长表示。

一位妈妈表示赞成:“完全可以接受啊,我们班主任还邀请家长、体育老师写过,虽然只有一次,但我觉得就是换换新鲜吧,孩子也看个好玩。”

还有一位爸爸表示,纯科技还需要加上人情味。“AI已经很常见了,就像我写年终总结也会输入关键词,让AI搭好基本框架再进行填充。其实对老师来说,这也类似一份年终报告吧,只不过在教育行业,大家会更多关注这种私人定制、人情味的感觉。我个人认为,如果有科技手段帮助老师分析孩子的短板,我们接下来要往哪些方向努力,家长也更加清楚。当然,AI生成后,老师再针对孩子的个人情况修改一下,就完美了。”

有老师认为AI写的评语

需要更多细节、正能量

“其实我有试过用AI写评语,但生成的文本看起来就是一些生硬的拼凑,没什么温度,也没有个性化,一看就不是老师亲手写出来的,所以我个人还没有实际运用过。”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家长还是比较关注这个期末评语的,有家长会拿着期末评语和老师来讨论孩子这学期的表现,所以自己尽量还会多花些心思来写。

但也有老师认为:“平时的问题,其实老师日常就跟家长沟通、反馈过,期末作为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主要是鼓励孩子,所以利用AI润色一下文字,说些‘漂亮话’,其实也无伤大雅。”

励仕杰老师是采荷实验学校的资深班主任,曾经一人同时担任两个初三班级的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也有尝试过用AI提高工作效率:“现在像文心一言、豆包、WPS AI等类似的AI功能有很多。比如我们在做活动方案、主持稿、策划流程时,有时候会借鉴它们格式化的文本,这种格式文本的语言,涉及的内容会比较全面,能够给我们一定参考。”

但在写评语这件事上,励老师目前持中立的态度。他也曾经和家长讨论过,你们希望看到的是怎么样的评语?大多家长希望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只属于自己小孩的评语。

“其实评语这个东西,家长是很在意的,很希望看到一些细节。比如写孩子勤劳、热爱劳动,是大扫除时特别优秀,还是平日值日很不错,或者在家里做家务很勤劳?这些细节是需要老师自己来补充的。”

励老师还认为,班主任的评价不足以全面评价一个孩子,有时候还要从其他学科老师、同学的视角去写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花更多功夫。

“总体来说,我觉得如果在便捷度上,AI确实可以帮助老师。包括一些觉得自己文字功底不够好的理科老师,也可以借助AI给自己的评语润色,让家长和学生更加赏心悦目。但其中一些具体事件,正能量的鼓励,还是需要老师来补充。”

利用平台数据分析“人机协同”

解决个性化、生硬的问题

如何将AI和个性化更好结合呢?最近,我们也在杭城校园中,找到一些正在探索尝试的案例,和大家分享。

这两天,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的老师们尝上了“头口水”,三到六年级全体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老师,都在借助学校的一个数字平台,生成每个学生的AI评语。这一两百字的评语,是基于整个学期学生的大量过程性数据生成的,比如日常作业情况、期末数据,还有平时的学习习惯、态度、兴趣、方法等。

最后会根据大数据精准提炼出学生各学科、各板块的认知水平、核心素养,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当然,光是这样的总结还不够有“温度”。濮家小学教学处副主任杨欢欢介绍:“我们还有一个人机协同的机制。也就是基于AI的学情数据,我们老师还会结合平时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观察,对这个评价进行一个修改、复核,最后才会生成最终的评价。”

杨老师说:“在我们一开始进行推广的时候,有些老师还是持有观望的态度。但是在尝试浏览之后,老师们对这个系统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原本老师们大量写文本、分析学情的时间,现在可以更好聚焦到写对孩子有温度的鼓励话语上,增加评语的趣味性,让孩子拿到手可以会心一笑。”

面对AI评语的发展,杨老师认为还可以更加优化,比如增加更多个性化的语言,体现学科特色。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