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活动带我们打开和AIGC共生的科学教育新模式

2024-08-2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十万个干什么”

小学三年级的五位小同学通过AI写了一本名为《情绪宝典》的书;初一的两位同学利用AI做了一个可以分享3D建模作品的网站;高三的三位同学通过AI做了一个可以将三位同学的特征合成到一起的虚假数字人并最终做成视频……这些都是正在杭州的学校里发生的事。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从未如此紧迫。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科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AIGC究竟可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些什么?未来的科学教育将会怎样改变?

8月24日下午,第二届科学教育大会“科技成果科普发布”年度特别策划活动在钱塘江畔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三位在科技和教育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嘉宾,共同探讨了这个引领时代潮流、充满无限可能的主题——“智能未来:AIGC引领科学教育新纪元”。

高校、中学、企业 多重视角看AIGC如何赋能科学教育

首先登场的是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郑永和。

想象一下,将全国某门课(比如语文)教得最好的20位老师教某一堂课的过程都记录下来,让AI学习,然后生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方案再教学生,会是怎样的效果?郑院长的这个假设让在场观众一下子打开了对于AIGC教学应用的想象。

郑院长表示,多媒体、互联网、VR、元宇宙等几轮标志性的技术变革对教育的推进,都是比较“物化”的,工具性特别强,而生成式的人工智能带有自己的“思维”,和教育结合会创造出非常大的可能性,为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一堂45分钟的课,或许可以先用20分钟让学生和机器进行问答、交互,再用剩下的时间让老师和学生进行深度交流。

在谈到AIGC赋能科学教育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时,郑院长特别谈到了“小模型”。近些年,我们可能听多了“大模型”,结合具体学科(比如生物、化学等)的小模型对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同样来自高校,但还有另一重企业家身份的朱明雄为我们带来了从社会人才需求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作为杭州国科智飞科技有限公司CEO、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科创俱乐部主席,朱明雄在科学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不少经验。

在朱明雄看来,传统的教学形态是“师-生”,新时代相对被认可的是“师-生-机”,而令部分人担忧的是会演变成“生-机”教学形态。

朱明雄表示,在国科大杭高院今年的期末考试中,有部分学科是开卷的,允许同学上网、使用各种AI工具。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维持考试的价值和难度?比如24日考试,老师会从23日发表的论文中提取素材,这些最前沿的内容,ChatGPT上是没有的,这时候就很考验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了。

最后上场的代立晨,目前是云谷学校的高中工程技术老师,也是资深的技术专家、原阿里云航空行业技术总监。代立晨表示,从科技公司的团队领导者到课堂,看似截然不同,但目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培养出合适的人才。

教学目标的变化源自人才需求的变化。现如今,AI正在替代带货主播、配音演员、翻译等越来越多的工作。在代立晨看来,并没有一个叫做“AI使用技巧”的技能,“会使用AI”是要求一个人能够理解场景、与他人共情、识别社会生活中的机会、考虑未来的不同可能性……这也是他所在的学校强调的素养。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