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追月”记:为什么说213毫克月壤,是一把通向未来的“钥匙”?

2024-07-13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第一次迎来月壤。

7月10日下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展示了他们刚刚申请到的月壤。这批月壤来自三年前嫦娥五号从月球运回的1731克月壤样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浙江首次经过国家航天局正式批准,得到了月壤样品。

据悉,这次来到国科大杭高院的月壤样品,共2份,合计重213毫克。虽然只有“一小捧”,但对浙江的航天科技从业者而言,却是意义非凡的“一大步”——

过去几十年,在飞速发展的中国航天领域,无论是杭州还是整个浙江,更多的是以“协助者”身份出现。

而这次抵抗的月壤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未来的大门。无论是科研突破还是产业发展,浙江都可以向“无价之土”要答案。

“网红”月壤

月壤,跨越空天,是当下不折不扣的“顶流网红”。

就在上个月,顺利结束挖宝任务的嫦娥六号,带着1935.3克月壤返回了地球。这批首次来自月球背面的月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各国争抢的“画面”,甚至让网友们玩出梗,例如,“当初的我你爱理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月壤不行,月饼可以寄两盒过去”等等。

虽然这一次,国科大杭高院申请到的月壤,并非来自嫦娥六号、也非源于“月背”,但丝毫不影响它的价值——这是中国第一次拥有自己的月壤。而在嫦娥五号登月挖土前,月球已经持续约半个世纪没有迎来人类的“脚步”了。

发布会上,国科大杭高院党委书记邵雪荣连说几个“不容易”,因为自2020年底,嫦娥五号返回地球后,该院第一时间就申请了月壤,但直到三年多后的今天才“圆梦”,“申请的单位实在太多了。”

近年来,国家航天局向国内的131个研究团队,分7批发放了85.48克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虽然重量仅占总数的5%,却换来了科研成果的丰收。

比如,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就首次在月球上发现了新矿物“嫦娥石”,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发现,嫦娥五号矿物表层中存在大量“太阳风成因水”。根据这一研究,中国计划在月球南极建科研站,未来去月球找水。

三年多来,科学家们不断从月壤里“挖”出了宝,刊登超100多项科技论文,也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的认知。在我国未来的航天计划中,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建成月球互联网、踏足火星……要实现这些目标,这“一捧捧”月壤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航天再“起飞”的新“基石”。

浙江亦有筑基的勇气。

月壤抵达后,国科大杭高院从十分紧张的空间中,专门腾出近80平方米实验室,并配了全套设备,其中不乏国家天文台的“同款”实验仪器。“我们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批月球‘土特产’研究深、研究透。”国科大杭高院月壤团队负责人舒嵘教授说。

突破之“钥”

在“卡门线”上的竞争,浙江的起步不算早。从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1999年神州一号升空,再到2009年嫦娥一号探月,中国的“太空之旅”更多依赖的都是国家力量。

而随着中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不断突破,尤其是2020年前后,“神州”“嫦娥”系列密集发射,带来集成火箭推进、航天器设计、深空通信、遥感探测等多项尖端航空技术外延,产业链不断拓展,给了浙江参与的机遇。

2021年,浙江出台《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加快了杭州、宁波、台州等地卫星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包括着力攻关微小卫星、有效载荷和分系统研发制造等环节。

“虽然浙江的航天工业起步较晚、规模偏小,但随着更多民营航天的‘领头羊’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浙江,将快速带动起航空航天全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幺周石在接受采访时说。

“三年多来,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空天信息应用领域,浙江快速追赶,涌现了一批优秀企业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航天产业正形成以杭州为核心、甬台湖集聚发展态势。”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认为。

以杭州为例,2020年前后,国科大杭高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杭州中心先后落户杭州西湖区的云栖小镇,打造国内领先的航天卫星部组件制造中心。“仅花了两三年,云栖小镇已经具备空间天线、霍尔电推进、CPT原子钟等空天信息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能力,并正在深度参与卫星互联网产业。”云栖小镇有关负责人说。

在商业航天领域,杭州也涌现出不少优质企业。比如时空道宇,今年年初以“一箭11星”的方式发射吉利星座02组卫星,进一步完善低轨卫星网络;地卫二,是我国最早使用工业级元器件研制卫星的团队,在AI卫星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储备;“臻镭科技”研发的高端射频模拟芯片,专注于低轨卫星市场的开发,为卫星装载了“超强大脑”。

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能够获得月壤,意味着杭州在航天领域的实力,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并获得了进一步参与赛道竞争的“入场券”。

“浓厚的创新氛围,带来航天人才的持续涌入,让杭州用了几年的时间,完成十几年差距的追赶。”一位在杭州从事航天科技研究的专业人士认为,杭州能申请到月壤并不意外,它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之“钥”。

“杭州正处于航天产业加快发展、重点谋划的关键期,其科研院所的创新攀高能力、商业航天企业的蓬勃发展,有望串珠成链,为空天信息产业未来的发展注入活力。”该人士说。

迈向“红海”

“我们在太空的探测范围越广,所关联的科技和产业就越多。”舒嵘教授说,国科大杭高院能够申请到月壤,本身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该团队的研究方向,为“光谱载荷和探测”,与“登月”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要想更好地探测太空,就必须把光谱测试设备送上去,而这次的月壤研究,能为后续的技术开发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在我看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迈过了蓝海,走向了红海。”

月壤一小捧,探月一大程。

“‘无价之土’不仅是人类迈向深空的第一步,也将为杭州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助力增势。”国科大杭高院相关负责人说。纵观全球,空天信息产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期,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完善的航天工业体系,我国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对地观测、空间科学等技术领域,尚需加速追赶。

在国内,抢抓空天信息产业,已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赛道。航天五院杭州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吉林、山东等10余个省市均发布了空天信息产业的政策;目前,北京、西安、上海在全国空天信息产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重庆、深圳则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潜力。

还有城市开启了“航天2.0时代”。以上海为例,前不久刚发布了2023-2025专项行动计划,系统规划宏观布局、产品研制、关键技术,目标实现空天信息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上海还联合9个城市,发布“星链”计划,计划建设国内首个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推动卫星装备制造主链条资源的集聚、整合和优化,实现大规模的卫星组网和技术创新。

目前,浙江正在探索一条更多元、更开放、更市场化的商业航天发展路径。在产业链上游的卫星制造领域,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星空智联”等多家企业、单位集聚,在全国具备竞争优势;此外,产业链中游的卫星发射、下游卫星服务应用也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

在这场新竞争中,杭州如何依靠月壤,走出独特优势?

“杭州可以发挥数字之城的优势,将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数字化基因与商业航天相结合,建设卫星商业数据产业化应用场景。”航天五院杭州地区相关负责人建议,杭州将来可以乘势而上,比如像西湖区建立的“环云栖空天地海协同创新联合体”等机制,在未来能有效促进组部件配套、数据处理等科研、企业的开放合作,加速区域内资源要素的内循环。

月壤抵杭,不仅是一次探索未知领域的机会,更是深藏历史渊源与未来太空秩序构建的微妙一瞥。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