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建明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邀请浙江省内各家医院各个科室的临床医生亲自撰文,解读当下健康热点,根据最近临床接诊的典型病例进行健康科普,对门诊中发现的患者在治疗或养生时出现的误区进行提醒,以及医生对某一疾病在治疗方面的思考、看法、研究等。来自省外的A先生,他在2018年体检时,发现右肺中叶有个6毫米左右的磨玻璃结节,一直在当地医院定期复查。2023年10月复查时,提示结节大小约7毫米×6毫米。当时他找到我咨询,经过仔细阅片并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影像后,认为结节自提供影像资料的2018年时就是磨玻璃密度,轮廓与边界清楚,没有实性成分,中间密度稍低,考虑肿瘤范畴,原位癌或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较大。但是它密度低,没有实性成分,风险还不大,没有到一定要干预的程度,极大可能是再观察三五年甚至十年也不见得一定会进展。我给他的建议仍可半年到一年之间复查随访,可以不用急着手术。今年3月,A先生又复查了CT,再次来我的门诊咨询。鉴于影像对比仍无明显变化,所以还是建议先常规年度复查随访,若有进展再考虑干预处理,届时只需单孔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切除即可。但A先生很焦虑,回去后,他还是在当地医院进行了结节切除手术,病理显示是“浸润性腺癌”。值得思考的是,肺结节影像上是磨玻璃密度,且随访5年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样的惰性浸润性腺癌,必须要开刀吗?开了会不会仍有复发转移风险?其实,目前磨玻璃结节在早期肺癌的患者中,有两个误区:一是肺癌都得尽快手术:在传统观念中,这是成立的。因为以前的体检都是拍胸片,或者有症状了才会去检查,一查出来大部分已经是中晚期,即使早期的肺癌,也极少在1厘米内,更别说磨玻璃密度的了。但近年来检出的肺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考虑早期肺癌的,很多都是相对惰性、发展慢、观察窗口期长,随访到有进展变化再处理也不迟,并不影响预后。二是浸润性癌等于会复发转移:这也不正确。在纯磨玻璃结节中,病理可以是原位癌,也可以是微浸润性腺癌,甚至可以是浸润性腺癌贴壁为主型,以及部分腺泡型的也可表现为影像上的纯磨玻璃密度。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文献与研究表明,只要是纯磨玻璃密度肺结节,不管最后病理类型是什么,都几乎没有转移,所以不必担心纯磨表现的浸润性癌会转移。当然,从危险性角度来讲,除了病理上的类型与亚型,“随访进展情况”更能反映病灶的恶性程度。试想,如果发现几年都不进展的肺癌,即使最后病理是浸润性癌,就如今天分享的这个A先生的情况,他前后随访达5年余,提供的影像资料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再继续随访风险也很小。我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磨玻璃密度的肺结节术后被诊断为浸润性腺癌,会造成患者的焦虑、恐慌。对于像这样多年随访也不进展的类型,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是不是所有磨玻璃肺癌都该一切了之?从另一角度说,病理标本也是医生判断的,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判定存在出入,是否真的是浸润性?或许换个医生又诊断为微浸润性了,这完全是可能的。所以病理仍得与影像以及随访情况相结合,来判断结节的风险程度,而不能只凭病理报告作为唯一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