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近登上世界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的江苏青年——万里挑一,“金牌选手”这样诞生

2024-09-24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在刚刚落幕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来自江苏职业院校的选手们表现出色,获得5金1银1铜的优异成绩,为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奖牌数居世界第一作出突出贡献。这背后,是年轻选手们和教练团队日复一日的努力,也展现出我省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水平。

登上世界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的这些“金牌选手”,背后有着怎样的精彩故事?

“一个人管理整座污水处理厂”,他是如何做到的?在水处理技术项目上夺得金牌的南京技师学院教师杨艺杰告诉记者,在比赛中,既要比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也要比实验室工作、泵站的机械维护、过程控制的测量和监控。

从小,杨艺杰特别喜欢动手操作,把家里的遥控器、收音机等物件拆了又装、装了又拆。15岁初中毕业后,他进入南京技师学院学习,入选为培养大赛选手组建的“人才实验班”,走上水处理技术项目的学习和竞赛之路。

“对我来说,跨学科实验是最大挑战,对化学、化工、环境、机械、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知识要学会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也是平时训练中最枯燥的部分。”杨艺杰说。越是有挑战性,就越想去征服。在集训期间,每天他和队友泡在实验室超过12小时,被化学试剂的气味包围,确保每一次实验、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数据都把握精准。

比赛中,杨艺杰全神贯注、从容应对,源于他平时训练中对各类设备熟练掌握、对各种功能和操作烂熟于心,一项项操作早已成为“肌肉记忆”。

苏州技师学院学生曹佳豪是我国在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中首次获得金牌的选手。“我就是一个程序员,为企业提供数字解决方案。”曹佳豪说,“这次比赛的主题是开发烘焙管理系统,用某企业前期的运营数据预测未来销售利润变化。比赛共分7个阶段,要在3天半内完成,每个阶段都有不同要求。”

成为金牌程序员,背后有哪些秘诀?曹佳豪说,代码敲个不停,有时灵感闪现,有时陷入瓶颈,不过热爱才是前进的动力。从16岁进入苏州技师学院并通过一级一级选拔,再到21岁站上世界技能之巅,他每天雷打不动,早上6点起床,晚上11点入睡,敲代码、写程序,还不忘锻炼身体。“坚持做一件事情,不要放弃。如今,我做到了!”曹佳豪说。

“糖艺和西点是欧洲传统优势项目,我们取得糖艺/西点制作项目的中国首金,是‘零的突破’,也是多年来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学生刘欣茹说。

糖艺/西点制作项目比赛时间共16小时,需要独自完成杏仁膏捏塑、整形蛋糕、拉糖造型等甜品和西点的制作。不仅需要制作出色香味俱全的甜品,还要合理分配时间,让作品呈现在评委面前时新鲜度、温度、口感、质量都达到最佳。

对刘欣茹来说,最具挑战的是“神秘模块”。比如,在比赛制作水果塔时,当天才知道可以选用哪3种水果,这意味着她没有过多的时间准备和构思。

现场良好的应变和创意能力,得益于日复一日的练习与复盘。她告诉记者,每天训练完成后她都会留下来,和教练一起复盘作品。

7年前,刚刚走进盐城技师学院的赵智俊看到世界技能大赛倒计时牌——当时正是师兄师姐们备战关键期。那时,一个小小心愿就在这个刚初中毕业的少年心中发芽。“要是哪一天我也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站上世界领奖台该有多好呀!”如今,赵智俊梦想成真,他获得电气装置项目金牌。

“我的比赛项目,是让更多智能家居进入千家万户,比赛还需要承担挖线槽、钻孔等体力活。”赵智俊介绍。每天在电脑前设计线路图纸、埋线、整理线槽、接线……他的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不仅不能“忙中出错”,还要以最快速度完成相应动作。

比赛过程中,赵智俊遇到一点“小插曲”。由于赛场提供的设备和平时训练中的不同,倒数第二天,赵智俊遭遇了硬件问题。“因为我前面步骤完成得很快,也为我们解决这个小问题争取到更多时间。”赵智俊说。最终,在教练组共同努力下,大家模拟出故障原因,并最终设计出多套解决方案。

院长有话说

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技能力量”

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代表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以赛促教、赛教融合,以世赛的技术要求为“风向标”,通过竞赛把标准提炼出来,转化到教学中,也带动一批技工院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

苏州市吴中技师学院副院长焦青告诉记者,选手们的成功,离不开高标准训练设施和产教融合教学产线。前几届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为同学们讲授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也进一步提升了教育质量,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习与成长路径。

“世界技能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它更像是‘一扇窗’,为技能人才展示一条通往梦想的清晰路径,也让更多技术人才拥有获得感、成就感,提高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认可度。”盐城技师学院院长张兵表示。

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卫军多年来担任中国世界技能大赛可再生能源项目专家组组长。他告诉记者,站上世界赛场的中国选手,可以说是万里挑一。选手们在平日里刻苦训练,在比赛场上镇静稳定发挥,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未来,他们将走进更多企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技能力量”,助力我国制造业水平提升。

记者 葛灵丹 叶真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