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育新人,徐州鼓楼区发布6条大思政课路线

2024-05-3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思政课堂与现实真正结合起来,让思政课更加生动、活跃?最近,徐州市鼓楼区给出了新的解题思路。

5月29日,徐州市鼓楼区举办“庆六一”主题活动暨“优学鼓楼”大思政课启动仪式,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围绕社会发展、自然风貌、人文风情三大内容,精心设计研发特色思政课程,形成了“红色鼓楼”“文脉鼓楼”“科创鼓楼”“生态鼓楼”“商贸鼓楼”“民生鼓楼”6条大思政课课程路线,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在讲授的基础上融入实践、体验和研究等多种方式,真正让思政课程“活”起来。

“参观‘八号门事件’旧址后,让我对课堂上老师所讲述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了解到更多历史背后的故事,得知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更好地报效祖国。”活动当天,来自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校四5班的学生顾靖怡这样说道。

鼓楼区拥有丰富的思政课程教育资源,如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黄楼、文庙街区、城下城遗址博物馆、龟山景区等,这些资源为鼓楼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实践性阵地。围绕系列主题,鼓楼区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按线路分专题进行思政教育实践,充分挖掘、利用区域思政教育资源和价值。在此次发布的6条大思政课课程路线中,既有“‘八号门事件’旧址——吴亚鲁革命活动旧址”这样的“红色地标”路线,也有“黄楼——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文庙街区”“云创科技园——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造中小学职业体验中心’”这样历史与现代科技融汇的路线。通过课内课外“两个课堂”,让学生“知与行”并重。

“在对鼓楼区文化资源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鼓楼‘四区’同建,着力讲好科技创新故事、绿色发展故事、基层社会治理故事、历史文化和榜样模范故事,让文物史料、城市发展成果变成课本,帮助孩子们在实境里感悟、在行走中思考。”鼓楼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大思政课”培根铸魂育新人,既要注重方式方法,更要着力提升导师队伍水平,最终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鼓楼区把导师队伍水平提升作为做好思政课的关键环节,通过分级分类培训,配备了学校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校外辅导员等多支“文化导师”队伍,形成“校内+校外”的队伍合力,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培训、成立课题组等形式,结合徐州市“行走的红领巾先锋学堂”项目,以未成年人为主体,建设一支“红领巾讲解员”“思政课小导师”“民间民俗表演小能人”队伍,探索构建起“全员育人”的协调联动机制,凝聚起强大合力,为开好区域特色思政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在协调联动机制下,鼓楼区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大思政课堂”活动。如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共同体,搭建“徐州市鼓楼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鼓励教师、家长、学生合力打造区域性家校社网络教育共同体特色资源库。鼓楼区东华小学构建“桑语蚕韵”网络思政课程,搭建亲子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将自己制作的蚕茧工艺品送入社区,传播桑蚕文化;民主路小学通过创建家校合育共同体、实施“榜样家长”养成计划,编写《榜样家长养成手册》,让榜样家长带动更多家长参与到思政课当中。

做好思政课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鼓楼区对此进行了课程目标体系的整体规划建设工作。充分利用辖区资源禀赋,联合高校、科研机构进行课程研发,打造“全要素”“贯通式”“实践性”思政课程体系,同步实施“文创赋能”行动,联合专业机构,深入挖掘鼓楼区文化资源内涵,设计制作卡通标识形象,并聘任“鼓楼文化小使者”,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开展宣讲交流活动,让孩子成为家乡文化的“讲述者”“传播者”“传承者”。

春风化雨,其乐未央。办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是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如今,在鼓楼区课堂内外,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教学越来越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启智润心的思政课氛围越来越浓。(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徐鼓宣 徐州市鼓楼区委宣传部供图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