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江苏首次组织乡村振兴“推磨式”互看互学 ——这场“解剖式”调研,借来哪些“他山之石”

2023-08-29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盛夏时节,一场有关乡村振兴的“推磨式”互看互学在江苏大地陆续展开。在省委农办组织下,7—8月,各设区市通过自选课题、自选时间、自组队伍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实地观摩,学经验、查不足,补短板、提水平。

这是江苏首次组织乡村振兴“推磨式”互看互学。组织观摩的设区市与被观摩的设区市互为“磨盘”,进行交叉式、小班式、沉浸式互看互学,通过“转起来”推动各设区市相互参照、共同进步,实现比学赶超。“解剖式”调研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带来哪些新气象?

开展“小班式”观摩,制“特色菜谱”

本次调研,以“省委农办派单、观摩市点单、被观摩市接单”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小班式”实地观摩学习。“鼓励各地将乡村振兴特色亮点工作列入‘菜单’,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省委农办督查考核处处长钱宏光介绍,“菜单”列出“学习现代农业特色经验”“学习乡村建设特色样板”“学习富民强村特色做法”等不同“菜式”,供各地根据自身发展特色“定制菜谱”。如宿迁市围绕粮食安全,赴南通市学习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特色做法;徐州市围绕村庄规划布局,赴无锡市学习统筹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等特色经验;常州市围绕农文旅融合,赴南京市学习乡村全域旅游亮点做法等。

“改革后原来是大田的面积会不会变小?”“好田的质量会不会变差?”“会不会长期找不到自家的田?”“能不能随时退出?”在盐城市亭湖区“小田变大田”改革现场,淮安市委农办副主任徐礼球一行向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梅连连提问。

“马局长现场把当时的档案材料拿出来分享,答疑解惑,使我们感到当地干部是用真心、真情和苦干、实干打动了老百姓,所以当地19.75万块小田,合并成了4.08万块大田,新增农田4.2万亩,土地流转率从60%提升到78%。”徐礼球说,回去后要总结学习亭湖的改革经验,深化实施农村集成改革,有序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革,每个镇打造一批千亩连片田块。坚持规模开发、连片治理,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中能够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田块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在农业发展思维方面,扬州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赴扬州学习的连云港市委农办副主任公绪强说,“我们实地调研的扬州金优农业、王鲜记大闸蟹两家企业,都瞄准现代都市人群精致化消费需求,以发展订单式服务为切口,引入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推动自身品牌高端化、技术化、专业化转型,不断增强品牌附加值。反观我市东海大米等农产品,成名早、规模大,但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还需要作出更多努力。”

公绪强表示,连云港将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激活力育动能,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预处理、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产业,推动乡村产业延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突出向海图强,加快现代海洋渔业发展,推进绿鳍马面鲀、牡蛎、紫菜、南极磷虾等全产业链高值化利用,以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为统领,加快构建海州湾全域渔港经济区,形成以海头镇为中心的“半小时海产品物流圈”,打造全国规模第一的海产品电商直播基地。

借力“解剖式”调研,找短板弱项

8月7日—9日,南京市委农办副主任韩道辉带领涉农区委农办负责人赴徐州市观摩学习。行走在徐州,贾汪区马庄村特色香包产业兴村、邳州市新河镇润客食品产业园联农带农,以及新沂市马陵山镇高原村乡风文明建设等成效令人振奋。“三乡工程”“彭城新农人培育工程”“凤还巢工程”等系列创新政策相继落地落实,为鼓励引导各类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与农村有效衔接提供了强力支撑。

韩道辉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是产业、关键是人才。徐州创造的“马庄经验”和吸引新农人下乡的举措,给了他们很大启发。南京将借鉴徐州经验做法,立足都市现代农业强市定位,用好人才资源富集优势,加强现代农业发展要素与科创人才、返乡人才高效对接,聚焦景观农业、精致农业和高效农业等重点领域,挖掘全市优质乡土资源、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加快头部型、领军型主体培塑,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振计划,高质量建设农业产业联盟、产业化联合体,以亩均高产出、产出高效益,推进“土特产”加快升级,将乡村特色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升级的增值收益惠及更多群众。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工作。我们去苏州学习就是要找出短板弱项,做到精准施策。”南通市委农办主任张军带队赴苏州观摩学习,在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观摩时感触很深,“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苏州市在这方面是典范。下一步,我们将开展农业产业链全链条研究,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链条分布情况,通过政府、企业同向发力,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南通优势特色农业。”

而在泰州市委农办副主任王圣华看来,连云港的乡村产业发展对泰州来说有不少可借鉴之处。“连云港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小菌菇‘长’成大产业,农产品直播带货引领潮流,网红经济做大做强,新业态培育值得我们学习。”王圣华说,此外,连云港连续多年承办江苏农洽会,助力走向农业合作新前沿,相比之下,泰州农业博览会、洽谈会数量较少,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连云港“连天下”品牌享誉省内外,泰州“泰”字号品牌影响力小,尚需进一步挖潜扩能、提高知名度。

“泰州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要充分吸收借鉴连云港等周边城市先进经验,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王圣华表示,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泰州将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畜禽肉品、生态河蟹等优势主导产业,壮大未来食品、预制菜行业,推进全产业链建设。不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乡村网红经济、数字经济,加大休闲旅游和节庆活动培育。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利用5G、大数据等技术,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研发。

徐州市围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学习无锡市持续深化村企联建、相对薄弱村帮扶“五增”行动、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等经验做法;宿迁市围绕“链主”企业培育,赴南通市的中洋集团、天成集团、鑫缘集团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现场学习;扬州市围绕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学习镇江市村级“八位一体”运行维护等特色做法……互学互看过程中,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相互赋能,力求找准乡村振兴提质增效发力点,持续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深化“互动式”交流,谋工作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学习时间很紧,但是大家不顾天气炎热,来访的同志热情好学,地方负责介绍的同志积极传经送宝,大家互通有无,都希望尽快把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到当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

自“南北挂钩共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苏州与宿迁在农业农村领域合作密切。此次互学互看,苏州市委农办副主任陆增根带队先后前往宿城区、泗阳县实地观摩学习宿迁南北挂钩项目、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治理、农村改革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我们看到了宿迁在产业振兴、民生普惠、农村改革等方面的新发展、新气象,启发多、收获丰,对推动苏州自身工作形成了有益的思考借鉴。同时,也看到了南北挂钩共同发展战略所带来的良好成效。”陆增根说,下一步,将充分发挥苏州和宿迁各自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在保供协作、产业协同、帮促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联动发展,加快形成互利互促、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带队赴淮安观摩的无锡市委农办副主任王盛,“淮安小龙虾产业发展30余年,始终坚持科学制订发展方案、明确阶段目标任务、细化深化工作举措,确保规划的长期性、政策的延续性,这种久久为功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做法非常值得无锡学习借鉴。”

了解到泰州市正在开展乡村振兴市镇村三级示范联创,通过指标评价形成三级“农村人居环境美丽指数”后,镇江市委农办副主任张海斌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镇江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动农村环境全域提升、‘戴庄经验’扩面提质、村庄管护常态长效、特色产业优质高效,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祉。”

“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全国首批、长三角目前唯一的国家农高区,园区拥有国家及省市科研平台91个、高层次‘双创’人才200多名,这种推动产业和人才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式非常值得学习。”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徐海表示,“常州要以农业强省建设为引领,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高、经营主体强、技术装备精、路径模式新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开展乡村振兴‘推磨式’互看互学实地观摩活动是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大兴调查研究,推动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落地见效,提高考核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各地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取长补短行之有效的好做法。”省委农办副主任杨天水表示,面对面实地学习交流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思路、激发干劲,找准路径、破解难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攻坚克难的实际成效。“我们要发挥好农办统筹协调、决策参谋、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方法。近期,还将组织开展贯彻落实省委一号文件情况督查,推动各地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三农’重点任务落实,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成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记者 吴琼 通讯员 汤广贝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