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收到教育机构的退费宣传单,让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政务服务类APP,要不要扫码?收到客服语音电话,声称你的“百万保障”已到期,怎么处理?家长群内有老师发信息说要交学费,可以直接扫码或者转账,是否立即缴费?针对近期一些高发的诈骗类型,徐州市反诈中心向市民发出预警提示。
仿制政务服务APP实施诈骗
近日,某地市民孙某报案称收到装有“××学堂”退费凭证的快递,自己扫描凭证上二维码添加客服QQ,被拉进“清退群”。孙某通过群内链接下载“12345”APP,并根据“客服”诱导购买“国库券”提现赚钱,前几笔均提现成功。后“客服”以“操作失误修复账号”“办理分红数据信息”为由让孙某通过点击链接向银行卡转账打款两笔,共损失146220元。
“诈骗分子挖空心思利用‘12315’‘12345’这些耳熟能详的政府热线,仿制政务服务APP实施诈骗是投资类诈骗的升级版。”市反诈中心民警刘旭介绍,6月以来,我省已有100余人被骗,截至8月25日,徐州市还未收到此类报案。
此类诈骗的套路分为筛选、引流、设套、收割四步。
筛选: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购买、爬取等方式获得互联网上线上培训机构学员信息,精准筛选实施诈骗的目标对象;
引流:诈骗分子通过邮寄、快递、发送电子邮件、添加QQ好友等方式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并以帮其退费、维权为由获取信任;
设套: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点击不明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等方式下载安装“12345”“12315”等虚假政务服务APP;
收割:诈骗分子以在APP内投资购买礼券、国债、国库券赚差价提现为由,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民警提醒:如涉教育培训、投资理财等机构退赔、维权事宜,请通过此类机构告知的正规途径或及时拨打96110反诈热线进行咨询;通过手机官方应用商城下载政务服务类APP,切勿通过不明链接、二维码下载非法APP,此类APP没有官方认证,极易窃取个人隐私;官方政务服务类APP客服不会推荐投资国债、国库券等,不会直接办理退赔事宜,更不会通过链接或个人银行账户要求转账;发现被骗,保留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取消“百万保障”新型骗局
前不久,云龙区的谭女士接到一个自称“微信客服”的电话,称其开通的为期一个月的免费“百万保障”已到期,后续将每月扣费。按照对方的“指导”,谭女士一步步操作手机,果然看到手机中有一个“百万保障”。为了不被扣费,谭女士又按照对方的要求添加了“银联客服”的QQ,并拨打了“银联客服”的QQ语音。就在谭女士正要在对方的“指导”下转钱时,民警及时赶到,保护了她的财产安全。
“取消微信、支付宝等‘百万保障’是一种新型骗局。”民警介绍,不法分子首先打电话给受害人,谎称自己是“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受害人微信支付“百万保障”现已到期,需要续保。随后,不法分子诱导受害人查看自己的微信支付“百万保障”页面,使其相信不法分子伪装的“银行工作人员”身份。然后告诉受害人,微信支付“百万保障”不再免费赠送,如果不及时取消,就要扣除保险费,如果不按期缴费,就会影响征信。最后,不法分子让受害人把钱转至指定账号作为“保证金”,承诺转款后就能取消保单。
据了解,微信支付“百万保障”是由财付通与中国人保财险联合承保,用于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此项保障默认开通,只要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期间,发生微信支付账户被他人盗用而导致资金损失的情况,均可申请赔付,每年申请赔付金额最高100万元。此项保障是完全免费的,用户可以在“微信-我-服务-钱包-消费者保护-安全保障”中,查看自己的微信支付“百万保障”。保障不会“到期”或者“过期”,不会要求“缴费续保”,更不会影响征信。
广大市民如果接到所谓客服的电话,请一定不要轻信,有任何疑问可以向官方平台核实,尤其涉及账号密码、转账操作的时候,务必提高警惕。只要提到关闭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设置的,就是诈骗!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拨打110或96110报警。
冒充亲友、老师骗学生、家长
近日,邳州市一学校某班级的“家校交流群”中,“班主任”发送了一条需要收取“模拟试卷费、复印费”共计80.5元的通知,并让学生家长们扫描群内二维码缴纳该项费用。由于骗子使用的微信头像和名字与真的班主任一模一样,家长们信以为真,纷纷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资料费。真正的班主任发现后,立刻在群内发布防骗提醒,及时制止家长付款,家长这才意识到被骗。
好久不见的同学在QQ上称其出车祸急用钱,借还是不借?家长群内有老师发信息说要交学费,可以直接扫码或者转账,是否立即缴费?在外地读书的孩子通过微信说:“妈,我要报一个提升班,今天最后一天缴费,可以把钱转给老师。”转还是不转?……
“此类针对学生、家长的诈骗都是冒充亲友类诈骗。”民警介绍,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学生的个人信息后,冒充学生的亲友、熟人与其联系,并提出转账借钱要求,骗取学生、家长的钱财。常见的有冒充同学骗学生、冒充子女骗家长、冒充明星骗“粉丝”等不同类型。
开学临近,学生和家长都要进一步提高警惕,在网上添加好友要谨慎,收到自称是身边亲友、学校老师、同学家长的“好友邀请”时,一定要谨慎。被要求转账的,一定要当面询问或打电话核实清楚。
记者 马国明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