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记者 蒋明睿
“做最难的手术,救最需要的人;建最优的平台,走最全的路。”这一目标一直都被“心佑工程”发起人之一、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李庆国记在心里。
据估算,目前全国有近200万先心病患者尚未得到救治,每年还有10万左右新出生的先心病患儿。治病救人,南医大二附院“心佑工程”团队深知,一要靠自己不断提升创新诊疗技术,完善诊治方案,同时需要将更多的诊疗力量汇聚进来。
用“硬实力”为患者保驾护航
来自江苏省滨海县的患者小雅(化名)出生仅46天时就被诊断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这3种畸形中每一种都可能带来生命危险。随后10多年里,为给小雅治病,父母跑遍上海、北京各大医院,得到的回复几乎一样:手术风险极大,存活率很低。“心佑工程”团队在滨海筛查时发现小雅的心脏几乎占据整个胸腔,肺动脉压力是常人的5倍。李庆国看着家属绝望的眼神,当场表示:“如果我们不救,孩子就没有任何希望了,再难也要试一试。”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小雅重获新生,一个月后顺利出院。
为何“心佑工程”有底气做这样高难度的手术?或许源自他们对团队所打造出的心血管中心的信任。
“当你觉得心脏不舒服,应该挂哪个科?”采访中,李庆国反问道。心血管专业发展至今,很多疾病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不能因传统心外科、心内科的分割而受到影响,“我们不要让患者做选择题。”
怀着这样的初心,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集合心内、心外、麻醉、体外、监护等专科,打造心血管中心,这就保证了所有专科团队能形成合力,共同从患者角度出发考虑最佳方案,多学科会诊成为日常。
为提升专业技能,团队先后安排核心成员到亚洲顶尖心外技术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学习先进技术;2019年,团队成员邵峻和赵向东前往美国学习心脏外科技术;去年团队派出5名成员前往武汉协和医院学习心脏移植技术。
目前,心血管中心拥有多项“率先”和27项省内一流特色技术:率先使用主动脉根部分流技术将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从50%下降到15%;首先提出主动脉夹层“随到随做”的救治新理念,国内早期、江苏第一开展David手术,在国内较早使用“杂交技术”处理非A非B型主动脉夹层,开展超高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等。“我们要做全年龄段、全疾病谱,具备全部危急重疾病诊疗能力的大型心血管中心,为更多患者保驾护航。”李庆国说。
为当地精心培养医疗人才
“每次‘心佑工程’团队来筛查的时候,我都会跟在后面学习,遇到问题时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解,还会让我拿B超探头实际感受,在一旁指导我。”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拉毛切中说。拉毛切中之前对心脏彩超并不熟悉,看到“心佑工程”的医生用彩超筛查患儿,他燃起了学习的兴趣。
海南州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医师李瑞锦表示,“心佑工程”在院内开展先心病筛查的同时,总是不忘对在场的医生进行培训,讲解儿童先心病理论知识、如何在B超下判断心脏组织结构异常、如何治疗先心病患儿……从理论到实践,只要当地医生们能学得会、用得上,“心佑工程”的医生就倾囊相授。
像拉毛切中和李瑞锦一样,把“心佑工程”团队视为老师的人不在少数。先天性心脏病的救治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此,在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同时,“心佑工程”团队也全力帮助基层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2015年起,“心佑工程”团队启动“心脏超声医生免费培训计划”,以“师带徒、手把手”的方式,为苏北等地区培训近百名心超医生;培训进修医生、西部对口支援单位医务人员500多人,基层医护骨干1万多人。2017年底,李庆国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18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到青海挂职,主持建立青海省心血管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海大学心血管中心,推动青海地区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尽可能多地把先进医疗卫生知识、诊疗技术带到基层,就可能越快建立全国救治网络,实现患者就近就地救治,达到规模救治效果。”李庆国说。
“心佑工程”团队成员袁振茂回忆,2017年第一批来学习心超的6名医护人员都来自乡镇医院,她们都迫切希望能学会这项检查技术。袁振茂说的每一句话都被记成笔记,有几次他晚上11点到医院参与急诊抢救,发现她们仍在练习。“让基层医生能力得到提升,基层群众就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去年9月,袁振茂名医工作室在连云港市伊山镇中心卫生院挂牌,该院院长孙浩介绍,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卫生院结对帮扶以来,不仅打通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救治绿色通道,培养了一批懂心脏超声的医生,还实实在在推动辖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青年医学生心中“埋下种子”
“你是不是来过?虽然不认识你,但这颗心我认识!”今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心”火“乡”传社会实践团队跟随“心佑工程”到陕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看到袁振茂在筛查时仅通过看心脏彩超,就能辨认出熟悉的心脏时,实践队成员李欣欣大为惊讶,“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医生的责任就是时刻把患者放在心里,‘心佑工程’给更多孩子带来新生,为更多家庭送去温暖。我们医学生将追寻榜样力量,勇毅前行!”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育人和科研也要齐头并进。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承担着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及青海大学的教学任务和省内外规培生和进修医生的培养任务。近年来,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江苏省科技厅省级重点研发专项3项,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1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项目1项。累计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2021年心血管外科科技量值排全国第64名。
关口前移,为更好打造先心病“防—诊—治”的心佑模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对高原先心病开展遗传与环境病因学研究。自2020年起,实验室师生与“心佑工程”医生前往全国50余个县城,共计调研30余次。“研究将对1000多名先心病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期发现特定人群先心病高发的遗传病因,为先心病诊断提供遗传标志物。”实验室顾亚云博士介绍,后续还将进一步解析低氧低压环境与先心病之间的作用机制。
“10年来,‘心佑工程’已成为南医大师生、医护、员工学习的榜样,也是学校把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徐珊说,学校将继续以“心佑育人工作坊”和“心”火“乡”传社会实践团队为抓手,推进实施多阶段渐进式人才培养路径,打造头雁领航、雏雁振翅、群雁齐飞的立体育人矩阵,引导医学生学先进典型,做时代新人。
“我们现在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先心病的综合治理目标,包括控制源头、减少存量、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救治水平。”李庆国说,“医道从德、术业求精。只要有1%的希望,‘心佑工程’就要继续去做100%的努力。”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