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仓廪实,天下安。
耕地保障是粮食安全生产的根基,只有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才能扎实推进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针对地块小、小户种植成本高、大型农机进不去等难题,徐州市多地农田在悄然变形,“巴掌田”“皮带田”减少甚至不见了,成方连片的“大田”“整田”相应增加了,这些变形的背后体现了“小田变大田”的徐州探索。
“小田变大田”省心又高产
大暑过,夏正浓。在新沂市新店镇小湖村,远远望去,一块约80亩连片成方的农田格外显眼,一株株嫩绿的水稻秧苗稳稳地立在水田里,水田披上了绿装,秧苗随风摇曳,洋溢着勃勃生机。而这,就是一块经过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等田块化零为整的田块。
“原先承包的田块,大小不一、歪七扭八,打药、施肥很不方便。”种植户许陆军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把田地交给宜丽合作社统一管理,这季水稻比以前增产不少。”
据了解,小湖村通过土地流转,实施“小田并大田”,将原有1700多亩小田块合并成1800多亩的大田块,进行标准化种植,通过科学种植、现代化管理,整合零散地块,把过去种植产量低,很难承包流转出去的土地摇身变成了“肥田”。新店镇通过“小田并大田”,将细碎田块增产增收的做法,表面看是简单的重整与合并,实际形成了“1+1>2 ”的叠加效应。
近年来,新沂市率先探索“小田并大田”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实施“一户一田”土地综合改革,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置换三种模式融合,把全市各村零散土地整合集中起来,由过去传统的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据新沂农业农村局统计,截至目前,新沂全市“小田并大田”完成面积近万亩,2824块小地块整合成53块大地块。通过这一举措,农作物平均每亩节约成本约60元,农作物机播、机收平均每亩节约成本约80元,小麦增产82斤。
“一户一田”成效多赢
今年麦收时节,丰县顺河镇村民巩尊朋感慨道:“以前俺家8亩地零散分成5块,播种、田管等都不方便,麦收时最头疼,‘巴掌地’农机下不去,一亩以下按一亩收费,夏收要三四天。现在8亩地并成一块大田后,用大型收割机半天就能收完。”
2021年,丰县顺河镇在巩大庄村试点推广“一户一田”政策。
这一试,有利于农业增效。巩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巩敦宣说,“一户一田”试点后,巩双庙自然村、巩大庄自然村农户自种的260亩土地,由248块零散田整合为50块大田,其余500亩田地进行流转。“试点期间,村里先把优质土地提供给自种农户互换整合耕种,剩下地势和肥力稍差的土地由村里因地制宜改善土壤、配建设施后用于流转,从而整体提升土地耕种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这一试,有利于集体增收。“一户一田”实施后,村集体借此机会流转自营一部分土地,找到了集体增收的来源。“2022年我们村流转自营了220亩土地,种植了小麦、大蒜等农作物。今年大蒜行情不错,村集体收入预计可增加15万元。”巩敦宣说。
这一试,有利于农户增收。“以前夏收时零散地农机作业费每亩要收80元,并成大田后每亩只需75元。另外,村里会引导农户集中采购农药、化肥等物资,粗略算下来,现在自种农户每亩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60元。”刚忙完农活的种粮大户巩伦舵接过了话茬。巩伦舵承包的上百亩土地此前分散为几十块,实施“一户一田”后,土地整合连片,基本实现耕种机械化操作。“今年夏收我把农机作业费谈到每亩65元,加上集中管理、集中采购,现在每亩地每年能省生产成本150多元。”算完账,巩伦舵一脸微笑。
顺河镇副镇长惠科翔介绍说,“一户一田”实施后,以一季小麦种植计算,散户亩均成本649元、大户亩均成本485元,种植成本均有所下降。另外,在试点的过程中,农户间零散地块的田埂、沟垄得到利用,一些不必要的水沟和机耕道被复垦,无形中增加了土地资源。
“党建+股田制”推动富民增收
近年来,铜山区推动“大田”整合,取得不错成效。
棠张镇跃进村成立合作社后,引导农民带地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该村党总支书记马杰介绍,全村2500亩粮田全部入股,一亩计一股,由合作社进行托管耕种;每亩一千斤粮食作保底,每年纯收入以3:3:4的比例进行分红,其中村集体提取30%,合作社提取30%的公益金,40%用于合作社社员即全体村民分红。
跃进村还为此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配置插秧机、播种机、收割脱粒机、无人植保机等30余台。三夏大忙时节,以前需要几百名劳动力的土地种植,现在只要几个人就能轻松完成,其他村民卸下了耕作重担、腾出了致富双手。
铜山区以“党建+股田制”在现有土地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突破小田分割的界限。通过对沟路渠等重新整合布局,有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可以增加耕地面积3%-5%。以经营规模1000亩为例,按照“六个一”的经营管理要求,种植粮食作物(稻、麦),通过农资团购可节省成本约1.6万元,通过推行机械化,可节省开支约2万元,通过新品种新技术运用,每亩增产10%-15%,加上平整土地多出的土地收入,每亩可实现纯收入300元左右。
截至今年6月底,铜山区实施“党建+股田制”的村已发展到89个,经营土地面积达7.9万亩,所有试点村历年经营业绩均实现盈利。
据统计,2022年全区实施“党建+股田制”一年以上的32个行政村,通过股田制经营村级集体共获得分红899万元,平均每村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28.1万元,增收最多的村达到80多万元。共释放农业劳动力2.5万多人,带动3000多人实现在家门口务工,每人每年可增加工资性收入3000多元。
市委农办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梁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徐州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为目标开展的“小田变大田”探索,是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的新动向,体现了农村基层的创新力量。这项探索将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审慎稳妥推进,因地制宜分类探索,确保工作程序,始终保证让农民受益,实现富民强村之路。
记者 蔡思祥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