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论】文旅融合需“内外兼修”

2023-03-1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15日起,20部江苏原创小剧场戏剧将在南京多个小剧场轮番上演,为广大市民和游客送上艺术盛宴。近年来,小剧场在江苏蔚然成风,不仅孕育出一批精品剧目,也成为城市一道独特风景。

位于南京市洪武北路的“1913国民小剧场”就是其中的代表。剧场打造的原创话剧三部曲《丹凤街》《长江路》和《珠江路》,实现了叫好又叫座。有网友总结说,这里“白天打卡,晚上看戏”,是来南京的“必玩之地”。因文艺而生,因旅游而火,这类小剧场靠“内外兼修”一路发展壮大,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对文旅载体而言,“内外兼修”就是内涵和颜值的兼具。小剧场的“内”是剧目,这是立身的根本。相当数量的小剧场在打磨剧目上下功夫,逐渐形成品牌、积累口碑,培养出一批忠实观众。在剧目创作中,有的小剧场邀请国有文艺院团发挥龙头作用,有的依托市场运营主体淘沙取金,有的支持艺术院校参与创作。百花齐放之下,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红色题材、现实题材剧目纷纷结出硕果,吸引了不同需求的观众。

有了“内”,也不能丢下“外”。感官触动往往是艺术体验的第一步,在演出开始之前,小剧场的外观、环境、设施给观众带来的第一印象,就已经起到营造氛围的作用。老厂房、古建筑、电影院,这些小剧场的载体风格各异,带来的情绪体验也大不相同。独特的外部环境搭配合适的剧目,将进一步烘托演出效果。况且,“外在美”能吸引到更多注意力,把一部分游客转化为真正的观众。

由南京小剧场的成功,放眼所有文旅融合项目,“内外兼修”都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近年来,不少地方文旅项目遭遇“滑铁卢”,很多就与“瘸腿”有关。有些项目空有好资源却“外观相似没特点”“藏在深闺人不知”;更多的是只重外观“新奇特”却忽略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比如建网红街区、建大型雕像,噱头是有了,但没有真正的内涵支撑,人气很快流失。

文旅融合“两条腿走路”并非易事,需要摈弃浮躁、久久为功。

缺乏“内”,就打磨内在。每个地方的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但只要拿出绣花功夫潜心提炼,总能“吹尽黄沙始见金”,哪怕是当下的、日常的生活故事,都可以变成有吸引力的文化资源,如同小剧场里引人入胜的生活剧。讲好本地故事、用贴近群众生活的方式吸引游客,当代人文资源也是一座富矿。比如南京的南湖记忆街区,就是靠“80年代风”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欠缺“外”,就扩展延伸。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方,靠几处特定的景点往往难以充分展示当地文化特色,可以借鉴小剧场分散在各处、贴近到身边的方式,用更多小切口、小场景体现文化底蕴。比如苏州用500多个口袋公园,将水乡园林景观“浸润”到城市末梢,实现移步换景“画中游”,为更好展示“内”提供了更多对“外”窗口。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