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四色赋能塑造“医临先锋” 党建引领培育时代新人

2022-12-30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中国江苏网12月30日徐州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医学教育事关未来人民健康,需要培养医术精湛、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构建“四色赋能聚医临先锋”育人机制,致力培养德高医粹的时代新人。

坚守底色,赓续红色精神血脉,锤炼信念先锋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立健全“三全育人”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全院教职员工坚持立足岗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培养目标一致、岗位职责明确、育人合力协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通过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引导学生坚定信仰信念,砥砺为民情怀,扛起使命担当;借助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王杰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参观学校“赤脚医生博物馆”,了解我国医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迁,在新时代弘扬中国医学精神。在疫情防控期间,学院党委积极鼓励研究生坚守医疗服务阵地,教育和引导本科生扛起志愿服务旗帜,在疫情防控这个实践课堂中展现医者情怀和大爱精神。坚定的信念传承着红色的血脉,激励着学院党员勇毅前行,建功立业。学院荣获“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党建“双创”工作中被设立为校“标杆学院”,肿瘤所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精进本色,提升学业能力,打造学习先锋

坚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学院党委紧抓“领头羊”队伍建设,重点加强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培育,发挥榜样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引导,学院党委坚持将“支部建标杆”与“党员做标兵”相结合,将“学理论”与“强实践”相结合,将“提升自我”与“服务他人”相结合,打造“思想上是旗帜、学习上是标兵、工作上是榜样、生活中是楷模”的优秀共产党员。近年来,各学生支部坚持精进本色,先后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毕业生”等先进个人。此外,学院党委注重结合学科特色,创新学习载体,寓“学”于乐,开展“临床基本技能竞赛”“医学科普知识作品制作比赛”“解剖学绘图比赛”等项目活动,激发了青年学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创新特色,提升科研攻坚能力,培育创新先锋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政治素养,引导教师革新教育方法,实现全方位育人,以深厚的情怀、创新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引领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肿瘤研究所党支部构建党建与科研相结合的学科培育创新体系,壮大高素质骨干队伍,多名骨干教师荣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该支部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获评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项,省级、市厅级课题、企业横向课题147项,党员教师累计发表SCI论文400余篇。2022年,学院党员教师和科研人员立足自身专业不断创新、勇于创优,力争做出特色。

勇展成色,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争做服务先锋

学院党委积极利用医学专业优势,彰显发展成色,着力打造志愿服务“领头雁”队伍。紧密围绕服务地区群众需求这一中心,全力构建“党建+医学+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助推医疗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持续提升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感,实现温暖服务最大化、常态化。学院党委积极开展“普及健康知识,助力健康中国”等志愿活动,教工第二党支部开设“临床小医生”体验项目,带领中小学生观看外科学发展简史和体验外科打结、心肺听诊等医学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党员走进社区、乡村、医院,开展人文导医、科普宣传等志愿活动。学院基层医疗扶贫项目连续两年入选团中央“助力健康中国”项目,调研报告连续三年获得江苏省优秀调研报告,多名学生党员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学习,践行医者担当。“向阳花开志愿服务队”获评2022年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师生党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姜嘉表示,将继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和昂扬奋斗的精神状态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以党建引领为重要抓手,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术并举的卓越医学人才全力助航。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