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废旧的厂房,改建后变身诗情画意的山居民宿;古老的祠堂,复原改造后成为充满历史韵味的文化创意街区;“见缝插绿”,环湖打造春夏秋冬四季主题生态景观带……因地制宜“微整形”,为常熟虞山古城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助力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入选2022年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系我省唯一。
在文化旅游产业如火如荼的今天,古城镇保护开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让历经风雨的古城历久弥新,吸引游客、承载游客、留住游客,对于各地都是一道考题。一些古城在开发改造中暴露出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等问题,受到主管部门通报批评,也引发舆论诟病。告别疾风暴雨式的“大拆大建”,倡导小修小补、渐进推进的“微整形”,成为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更好路径。对每一棵树、每一朵花的保护,每一个景观的打造和维护,每一处“转角遇到美”的匠心设计……一个个“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整形”,推动城乡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也让人们的生活愈加精致。
“微整形”,不仅是对城市肌理、空间结构等物质层面的“修旧如旧”,还包括对历史、文化、风俗风貌的发掘和利用,并在创新创造中重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尽可能保留古城原始风貌和韵味的前提下,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比如,充分盘活道路周边、背街小巷等“碎片化”空地,建设类型多样的小微绿化、街角绿化及“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生态游憩空间;重视传承风俗习惯、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本地文化特征同步植入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文商旅产业,融入居民生活和文化休闲业态,透过鲜活细节让古城展现更多魅力和活力,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诗意栖居之地。
“微整形”,重在结合自身实际,整出新意、整出特色、整出实效。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在最大限度保护工业遗迹基础上,通过“轻介入”方式,改造成为融文化、创意、科技、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创区,也成为文旅融合的知名IP。苏州市姑苏区在全省率先出台首个区级《保护区、姑苏区城市更新指引》,推进古城渐进式、片区化和可持续更新,不断探索古建老宅、传统民居等资源更新利用新路径。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则以“微更新”方式,开创历史居住类片区新的再生方式,老街巷与新潮时尚有机结合,既留住了百年烟火气,也使得原住民与新业态共生共荣,古老街巷焕发新活力。
“微整形”,也要有“大视野”。旅游的本质是文化,文化的内核在精神。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产业也越来越注重历史底蕴和文化赋能。要把“微整形”当成系统工程,不能满足于短期新鲜,而要以长远眼光作全盘谋划。无论是地方全域,还是一个街道、一处景点、一幢建筑,都要体现出规划的连续性和设计的整体感。此外,“微整形”不是政府部门的“独角戏”,应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模式,激发多元力量参与,推进共建共治共享,以自下而上的内生合力让“微整形”有里有面、有形有神,由此带动文旅产业不断扩容和城乡空间品质提质升级,让公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