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的学生,为啥吃香?

2023-07-21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科技小院的学生,为啥吃香?

半月谈记者 范世辉 赵鸿宇

近期,扎根乡土中国深处的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引发各界关注。科技小院的师生,陆续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及其子刊发表20多篇论文;培养的700多名研究生毕业后超过70%依然从事涉农相关工作;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典型案例,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农大青年在田间地头、村屯农家解民生与治学问的担当作为。科技小院为何能取得瞩目成就?其对高校人才培养有何启示?

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

“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信奉的科研方法。

张福锁说,科技创新如果只在实验室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明显突破,部分人自信心会减退;而如果到了生产一线、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实践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任何尝试和突破,很快有所回应,只要取得进步,科研人员就会感觉被激励,自然而然就有用不完的力气。

“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科研方法,也有助于破解当下不少高校学生学习与研究不接地气,所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的普遍困境。

科技小院师生在地里查看麦情 赵鸿宇 摄

“科技小院的学生一般是硕士研究生,他们在学校进行5个月左右理论学习后,到科技小院进行20个月左右实践,在实践中找准生产问题,再在导师团队指导下查阅文献、组织讨论并确定方案,继而在一线开展实验研究,获取一手数据,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形成与当地生产条件匹配的技术方案。”中国农业大学第一家科技小院——河北曲周实验站负责人张卫峰说。

“我见证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小院学生的成长,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这些学生就会非常成熟。”曲周县今科富小麦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浩明说。王庄科技小院的吴依曼说,她们经常和农户、产业技术人员一起做研究,对田间一线和产业前沿进行现状剖析、规律分析、技术创新,时时刻刻观察、测试,用研究成果推动产业发展,这也成了不少论文写作的灵感源泉。

既强专业素养,又育综合能力

半月谈记者采访的多家涉农科研院所和企业负责人称,科技小院的学生,不仅具备兴农本领,专业素养过硬,其他综合能力也比较突出,可以快速适应各种场合,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2018级研究生叶松林在曲周实验站时,发挥本科时学机械的优势,研发出适合曲周地形特征、土壤属性的机械化设备,帮助当地粮食进一步增产。目前他正在帮助当地特色农产品甜叶菊进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研究,中试已经成功。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学生在实验室工作 赵鸿宇 摄

2019年,地处曲周县的邯郸市沃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遇到鸡粪制肥发酵慢的难题,2019级硕士研究生朱高玄来到企业,深入发酵车间取样。每次在鸡粪池,他憋一口气,铲一铲子,再憋一口气,铲一铲子,来回五六次,才能取到所需样品。经过近1个月的研究,终于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还提升了一倍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3项发明专利,如果只在实验室,是不可能完成的。”

科技小院指导教师、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焦小强说,传统专业型研究生多是实验室培养、单导师指导、单专业学习,来到科技小院后,要和乡镇干部、涉农企业、农户等各种群体打交道,破解各种难题,有时还要为前来考察的人群进行讲解,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目共睹。

深圳一家农业上市公司负责人说,由于综合能力强,只要是科技小院的学生,有入职的员工推荐,几乎可以免试录取。科技小院首届毕业生曹国鑫说,他无论到哪里工作,受益于在科技小院积累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都很快被安排到重要岗位上。

完善评价体系,真正服务社会

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焦小强认为,“双向奔赴”、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是科技小院能够坚持且越来越多、越做越好的根源。

强化实践环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但受地理空间较远、实践平台短缺、经费短缺等影响,不少高校仍以校内培养为主。同时,学校考核指标、导师培养目标与地方、企业、产业需求不一致,也不利于调动社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还有学校片面追求“学术GDP”,唯论文,更难真正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为破解这些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在研究生名额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做法,进行专项招生。以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科为例,学科首先根据研究生培养基地所在的政府、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研究生分配计划,再根据学科导师团队情况确定研究生名额分配。“学生的能力与地方、企业发展需求相吻合,更容易得到各方支持,也符合学生发展方向。”

有了一致的方向,学校、地方政府、企业就会各尽其责。学校提供研究生生源、师资、实践平台建设资金等;地方政府提供实践基地,寻找合适的农技人员作为学生的实践导师,帮助学生到农业、科技部门锻炼,参与农村事务等;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锻炼场所,并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度经费。

同时,中国农业大学还为科技小院学生设定了相应评价体系。张福锁说,最初科技小院学生的开题答辩,有老师认为实践性较强、缺乏学术价值,之后学校建立了小院学生自己的评价体系,一系列生产实践方面的创新性文章开始涌现。

目前,科技小院已经培养700多名研究生,这些学生创新引进284项农业绿色技术、集成113套技术规程,研发34种绿色农资和农产品,发表10余本技术专著,670人次获得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业颁发的奖励、荣誉。

(刊于《半月谈》2023年第12期)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