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山区洛社镇张镇桥村一幢楼顶的无人值守飞行平台上,一架无人机自动按河长办指令起飞,巡查附近5公里范围内的水域情况,相关数据在河长制平台上实时显示。“无人机白天、深夜巡查3次以上,解决了以前人力巡查成本高、频次不够多且看不全的问题。”洛社镇河长办相关人士说。市河长办信息显示,“低空+水利”治河模式由我市于2021年在全省率先大范围推行,去年升级至无人值守的2.0版,无人值守飞行平台已达24个,遍布全市。
近日,锡山区东港镇东联河上空,一架无人机在“嗡嗡”低鸣声中飞行巡查。很快,机手龚慧斌通过无人机高空视角清晰发现河道里有5处浮萍大面积覆盖点,在飞行结束后立即将数据上传、整理成报告上报市水利局。“这条河长3公里,两岸树木丛生,人工巡查需一天时间,且存在安全风险,无人机巡查仅需30分钟,效率高,还能自动留存影像记录。”龚慧斌说。
“近年来,无人机遥感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等不断优化,能更智能、快速获取资源、环境、灾害等空间遥感信息并进行分析,在河湖水域、重要堤坝、太湖蓝藻监测以及制止沿岸乱占、乱采等问题方面已成为得力助手。”负责无人机河道治理模块的无锡联通相关负责人常建翔说。去年,市水利局无人机巡飞增至2500架次以上,累计巡飞河道3659公里。
24小时全时段巡查,且能利用可见光与热成像技术“见人所未见”,无人机助力区域河湖岸线管理效能显著提升。前不久,江阴夏港街道在开展河湖违法圈圩、违法建设以及乱占、乱排、乱建问题巡查过程中,无人机仅用不到25分钟就对3.208公里长的西横河排查完毕,且发现岸边一处巡查人员难以进入的死角有乱堆放的垃圾。水利部门了解后仅用1小时就消除了乱堆问题。无人机精准巡查亦助力太湖蓝藻治理提能增效。去年7月,市水利局利用2架无人机5天就完成了114.685公里太湖沿线巡查,精准锁定蓝藻集聚位置并迅速组织打捞,和原先人力巡查、信息汇总再打捞的方式比效率提升约3倍。
“低空+水利”2.0版使我市河湖智慧治理迈上新台阶。常建翔说,无人值守飞行平台无需人力看管,无人机每天按指令全时段飞巡,当风力、雨量达到一定等级后会自动停止作业。这样,在晚上和深夜用水量大的时候,无人机会通过夜间热成像技术巡查到偷排污等行为并迅速通知相关部门处理,节约了人力排查成本,极大提升了河湖治理的精准性和科技含量。 (朱雪霞)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