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意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春节前夕,67岁的钱先生(化名)万万没想到,一次常规的牙齿治疗让他险些不能在家过个团圆年。
“医生,一根细长的‘针头’掉进我肚子里了,能马上取出来吗?”1月25日下午,钱先生在家人的陪同下,从老家湖州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医院)急诊就医。
询问得知,钱先生口中的“针头”是用于牙齿根管治疗的根管锉。当天早上,他在当地口腔诊所治疗蛀牙,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根管锉不慎掉落。“就感觉喉咙一阵凉,紧接着牙科医生便告诉我可能误吞治疗器械了。”他回忆。
不敢大意,钱先生立即去当地医院做了胃镜。由于当天吃过食物,胃镜无法清晰显示根管锉所在位置。考虑到吞食细长尖锐异物有刺破肠道的风险,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他马不停蹄转诊到浙大邵逸夫医院进一步治疗。
CT检查发现,根管锉已在小肠中,此时钱先生无明显不适症状。为了让他得到及时而妥善的治疗,医院马上召集急诊医学科、消化内科、普外科等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探讨手术方案。如果通过外科手术取出异物,必须要切开肠管,创伤大、恢复慢,患者得住院一段时间,不能回家过春节。最终,治疗团队决定运用双气囊小肠镜取物,顺利的话当日便可完成急诊手术,第二日(1月26日)即可出院。同时,普外科团队保驾护航,一旦出现风险,外科手术接台。
与钱先生及其家属充分沟通治疗方案后,小肠镜术于当天晚上进行,消化内科施冀浩医生“主刀”,在距离幽门约2米位置的小肠中发现误吞的根管锉。他小心翼翼地将其尖锐一端拉入在镜头前端的透明帽中,顺利取出器械,整个过程约20分钟,创伤微乎其微。经测量,该器械长约4厘米。
“在进行小肠镜过程中,发现这名患者的肠道有多发糜烂,考虑是尖锐根管锉划伤了肠壁,所幸没有戳破肠道造成出血。并且,小肠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这种状况可以等它自行愈合。”施冀浩表示。通过术后观察,次日钱先生顺利出院。他感激地说:“从老家赶到杭州,没想到当天就能取出‘针头’。感谢医生们,可以让我回家好好过年!”
有意或无意吞食异物的情况时有发生。理论上来说,长度不超过6厘米的条状非尖锐异物有经肛门自然排出的可能性。但施冀浩更建议,如果发现吞食了异物,尤其是尖锐异物,尽快前往医院检查并取出,以免导致消化道穿孔、出血等严重状况。
据了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约5-7米),位于胃和大肠之间,传统胃镜和结肠镜难以覆盖全段,小肠镜的发明解决了这一难题。
浙大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曹倩教授介绍,医院每年开展各类小肠镜检查及治疗超500例。小肠镜技术也从之前的“盲区探索”发展到精准诊疗,可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肿瘤(如间质瘤、淋巴瘤及腺癌)、克罗恩病、乳糜泻以及各类小肠罕见疾病。近年来,浙大邵逸夫医院大力发展小肠镜下病变的治疗,如小肠纤维狭窄切开及扩张、小肠异物取出、小肠息肉摘除、小肠黏膜下剥离术,小肠出血镜下止血等一系列高难度诊疗操作,实施内镜微创治疗,为患者带去福音。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