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已至,气温下降就不远了。再熬过这几天疯狂冲“4”的高温,到了下周,或许就可以感受一下气温回落的天气。要知道,扬州今年入夏以来,已经热出22个高温日。从出梅至今的均温也达到了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最高。一场降温该是多少人的期盼!需要提醒市民,近期天气强对流条件充分,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也会神出鬼没,大伙出行要多留意天气预报。
实况
入夏以来热了多久?高温日22天
自从进入夏季,高温总是变着法子让人印象深刻。扬州究竟有多热?气象数据显示,截至昨天,扬州已发布各类高温预警信号25期。从出梅到8月7日,我市的平均气温达32.8℃,较常年偏高3℃以上,已成为1961年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平均气温的最高值。
从6月1日入夏以来,我市已出现4段连续高温天气,分别是6月14日至16日、7月4日至9日、7月21日至25日、7月28日至今,较常年同期偏高。各地高温日也在增加,市区已达22天,仪征22天,江都22天、高邮19天,宝应15天。其中,各地39℃以上高温日数为:市区5天、仪征1天、江都4天、高邮1天、宝应0天
在高温不断累积的过程中,各地国家级气象站的极端最高气温也再创新高。市区40.4℃、江都40.7℃、仪征40.0℃、高邮39.0℃和宝应37.8℃。江都以40.7℃在今年8月5日刷新了该站历史极值。虽然扬州市区、仪征也冲上40℃,但尚未冲破纪录。
分析
立秋节气已至 高温仍在继续
8月7日8时09分,大家在热浪中迎来了立秋节气。老话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那么立秋之后,天气走势如何?
其实,“早立秋”与“晚立秋”的谚语,是民间对季节转换的长期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说法,有一定的文化意涵与气候预测作用。何为“早立秋”“晚立秋”?关于立秋的早和晚,民间也流传着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依据立秋时刻在一天中的早晚来判断。如果立秋时刻在中午之前,那么就是“早立秋”,这就预示着立秋后接下来的天气会相对凉爽。但专家、学者对这种说法并不认同,因为通过对历史上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发现立秋后的气温高低和立秋是早上或晚上没有任何关系。
第二种说法,则是依据立秋所在的月份来判断。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那么就是“早立秋”,因为这意味着夏季的高温天气提前结束,秋季的凉爽天气会早些到来;而如果立秋在农历七月,则是“晚立秋”,夏季的高温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对农作物生长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比如,今年立秋是在农历七月初四,属于“晚立秋”。第二种说法会不会更具准确性?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一般而言,立秋节气仍处于“三伏”,立秋节气后往往还会热上一阵子。
气象部门预计,当前我市仍处于今年入夏以来的第四轮大范围高温天气中,炎热仍在继续。
预报
高温仍想破“4” 降温已在路上
根据最新气象观测资料,预计未来三天,我市大部分地区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我市南部地区的最高气温仍然可以达到40℃左右,北部地区是在37℃到38℃之间。同时,近期强对流条件充分,短时强降雨、雷暴天气也会频繁发生。
此外,气象部门预计,14日起全省高温范围有所减弱南撤。而我市从下周起,降水天气将有所增多,第四轮大范围高温天气也将趋于结束。
未来三天天气预报
8日,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东南风3—4级,有雷雨地区雷雨时短时阵风7—9级,最低气温29℃到30℃,最高气温38℃到39℃。
9日,多云,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最低气温29℃到30℃,最高气温39℃到40℃。
10日,多云,最低气温29℃到30℃,最高气温39℃到40℃。实习生 季敏熙 记者 陈洁文
<爱上你,爱上新江南网:www.xjnnet.com www.xjnnet.net,www.xjnnet.com欢迎您!>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