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慧颖)过大年,唱大戏。有了戏,年才红火。农历正月初五,市区都天行宫内人流涌动,一派热火朝天。泰州市海陵戏曲艺术团如约而至,义务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年一度的戏曲大餐,这已是该团连续20年在此为市民搭台送戏。
演出下午2点开始,不少市民中午就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12点左右,楼上不到20平方米的化妆间里,演员们忙着化妆、穿衣、练声等准备工作。
梳头、插头面、油彩涂脸、青墨画眉、青衣上身……伴着竹笛、唢呐的乐点,王吉红扮演的小生迈着碎步走上台来,为大家带来扬剧《单下山》,一亮嗓就激起台下父老乡亲的掌声和叫好声。79岁的王吉红是扬州邗江人,曾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扬剧,毕业后进入江苏省青年扬剧团工作。当年19岁的她因为专业身份,成为泰州扬剧团的青年演员,此后便在泰州生活定居。退休后的王吉红始终放不下唱戏,加入海陵戏曲艺术团后,连续15年义务为泰州观众表演扬剧。“很多熟悉的观众喜欢看我演、听我唱,我也很乐意为他们表演。”王吉红说。
“王老师,下一首播放《梨花颂》,您准备一下啊。”一位化着戏曲妆的男士坐在电脑前播放背景音乐,间隙又忙着穿戏服,作为团里的“年轻”演员,43岁的朱志平除了演戏,还辅助后勤工作。朱志平从小喜欢听戏、哼唱,也常看戏曲演出,在戏曲前辈的指导帮助下,练身段、学唱腔,很快成了一名戏曲票友。“我在物流公司工作,唱戏纯属爱好,25岁加入剧团,业余经常到江都、东台串场,忙碌但充实,我会一直唱下去。”
当天,朱志平和演员叶红斌带来扬淮对唱《十八相送》,其他演员也带来扬剧《五女拜寿》、淮剧《牙痕记》、京剧《打虎上山》等10多个观众喜闻乐见的剧目选段。台上演员唱得卖力,台下观众座无虚席,报以阵阵热烈掌声与喝彩声。“我和五六个姐妹特地从森南赶来,戏曲串烧太精彩了,我们看得很过瘾!”戏迷许巧红说。
据悉,海陵戏曲艺术团成立于2005年,是由30名戏曲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综合型戏曲艺术团,能表演扬剧、淮剧、锡剧、越剧、黄梅戏、小品、快板等,曾荣获“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江苏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等称号。20年来,坚持送戏到街道社区、乡镇农村等地,累计演出近2000场,观众达80多万人次。
“每年正月初五在都天行宫演出,能坚持20年,与每位团员的辛勤付出分不开,很多团员连续演了10多年,如今‘都天行宫’已成为百姓听戏看戏的代名词,只要市民听得过瘾,我们就演得开心。”海陵戏曲艺术团团长钱怀堂说,二十年磨一剑,他们将继续为百姓排好戏、演好戏、唱好戏,把地方戏曲文化发扬光大,为泰州“文化名城”建设作贡献。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