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明确“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纲要》提到,2小时可由1节体育与健康课、1个大课间及课间活动、1次体育锻炼的课后服务等时间组成。体育运动时间变长了,如何丰富体育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兴趣,让更多孩子爱上运动?新学期,杭州各中小学校纷纷围绕此动起脑筋。同年级学生分项走班 体育课也有自选菜单上周三下午,杭州市星洲第二小学的一间专用教室内,10把电子射击枪一字排开,一位女同学上前拿起枪,摆好姿势、调整呼吸,瞄准3米远的电子靶准备“发射”。现场,学校外聘的专业教练正给学生们做技术指导。“上个学期学过,我很喜欢射击,早就盼着上课了!”排队等候的同学兴奋地说。另一间教室内,30位学生正跟着学校外聘的舞蹈老师学习健美操。操场上,篮球班和足球班的学生正抓紧训练;另一侧,20多位学生灵巧地抛接飞盘,在空中留下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新学期,星洲第二小学实行每天一节体育课,并在周三体育课上启动分项走班——首先试点的六年级3个班的学生根据自选项目分成5个班上课。“5位体育老师同时上课,3位是自己学校的老师,其他2位是外聘教师。”校长包国勇介绍。体育课分项走班被纳入新课标,“实际教学中推进难度不小。”包国勇坦言,分项走班的难度在于整个年级一起上体育课,操作起来“牵一发动全身”,首先要调整原来的课表,然后从其他年级调用体育老师,分班时要考虑男女生比例并平衡各项目班级人数,“男生选篮球、足球的居多,为了让女生也有自己喜欢的项目,学校特别增设一个新兴体育项目班,引入飞盘、射击等男女生都愿意参与的运动。”飞盘课上,从教30多年的体育老师郭光文说,体育运动的关键在于兴趣,分项走班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相较传统体育课轻松不少,“原本不太喜欢运动的孩子也因此爱上了体育课!”在校园增设体育设施 让学生更热爱运动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除了体育课之外的其他在校时间,如何丰富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学校重点琢磨的事。在上周开展的体育教研讨论中,杭州市竞舟小学校长章时杰提出,学校有1400多名学生,但校园内可供运动的场地不大。经过一番讨论,老师们决定结合地面彩绘为学生增设“跳房子”“方格跳”“蛇形跑”等体育运动游戏场地。新学期开学后,杭州市紫萱小学体育老师吴叶芳常跑到教学楼一楼大厅,查看新增的四台体育设备的使用情况。“准备开始!”刚下课,一位低年级男同学就来到这里,对着屏幕刷脸后,跟着节奏手舞足蹈起来。另一台机器前则排起长队,学生们可根据屏幕上的菜单,选择体测训练、强基运动以及趣味运动等,其中趣味运动包含舞动奇迹、丛林冒险、超级玛丽等10多种游戏。每次运动数据还会通过人脸识别自动记录并上传。有了这些数据,老师可实时、精准地了解学生的运动情况。此外,学校还在操场上增设了50米跑步的辅助设备,学生刷脸即可完成跑步测试,成绩也可第一时间看到。“男生们觉得很新鲜,大课间会自发到这里进行短跑PK。”吴老师发现,体育游戏的增设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运动机会,让孩子们更热爱运动、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心情更舒畅更开朗。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