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莓,一改国外品种“领衔”局面

2022-08-17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眼下,正是草莓育苗关键期,江苏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赵密珍等人下田奔波的节奏更加密集。

“光线太强,会灼伤草莓幼苗,你要准备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减少水分蒸发,保水保湿。”在南京溧水田间,赵密珍对莓农陈菊香手把手指导。

“炭疽病是育苗期和定植初期的常见病,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发展更迅速……”在连云港东海的培训会上,赵密珍等人就草莓苗高架繁苗设施配置、肥水调控、栽培管理等环节,对莓农进行现场指导,并耐心解答有关绿色防控、土壤消毒的各类问题。

近年,江苏全省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亩均产量约3500斤,亩均效益可达2万元。作为江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经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批准启动的江苏草莓产业技术体系成立5年来,针对生产中现有栽培草莓品种单一、健康草莓苗繁育困难、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不到位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重点开展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大力推广抗病优质草莓新品种,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和示范,以科技画笔为江苏草莓产业勾勒出“做精做强”的绿色轮廓。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江苏乃至全国种植的草莓品种主要来自国外。而地道“江苏造”的草莓品种“宁玉”“宁丰”,自赵密珍团队选育成功以来,让种植户们有了更优选择。

2017年,我省草莓产业技术体系刚刚成立,就迎来一场田间变故:突如其来的“红叶病”侵袭了徐州贾汪区大片草莓品种“甜查理”,一旦叶片不对称呈红褐色后,植株就会逐渐焦枯,很快整棵坏死,发病导致大规模减产,莓农欲哭无泪。

“把脉探病”的同时,体系专家也向莓农积极推广自主创新选育的“宁玉”:“‘宁玉’更早熟,抢占市场先机;更抗病,弥补了国外部分品种娇弱的不足;同时果型端正、口味香甜。”而后,体系专家又组织部分莓农前往溧水推广示范基地,让老乡亲眼看到在设施条件下,“宁玉”在10月下旬即可上市,还示范了低温短日照复合调控技术,极大地增强了莓农“改种换代”的信心。

两年间,“宁玉”逐渐替代“甜查理”成为贾汪的主栽草莓品种。“2018年,我家的‘宁玉’平均亩收入可达6万至7万元,比常规的‘甜查理’能高出四成!”莓农耿德顶喜出望外。

在体系不断推广的努力下,江苏、河南、山东、浙江、贵州、云南等地的30多个草莓产区大面积种植了“宁玉”和“宁丰”。“宁玉”已成为我国草莓五大主栽品种中唯一国产品种,一改国外品种“领衔主演”的被动局面。赵密珍团队在2020年又选育出更具“强健体格”和“貌美颜值”特性的“紫金久红”“紫金早玉”和“紫金粉玉”。白色农膜下,钢架大棚里,“国产莓”大有可为。

“草莓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种植品种,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赵密珍说,高品质草莓的种植关键,就是要掌控“净化土壤”和“绿色防控”的诀窍。体系专家不遗余力科研攻关,协同创新,集成的“以高温闷棚为核心的土壤处理技术”,以低成本且简易的方式克服了草莓连作障碍的问题,该技术在全省的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1万亩,技术使用覆盖率达70%;体系研发的“草莓育苗及定植棚草莓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不仅可以在栽种期平均减少化学用药四次,还能使草莓定植成活率达90%,田间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在句容进行示范取得了理想效果。

为了帮助莓农种好草莓,体系下的示范基地还通过对接的示范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观摩及培训活动。每年,体系开展技术培训4800人次以上,主产区服务入户率超过90%,农民平均亩产增加了20%。疫情期间,他们还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培训、微信互动等方式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了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确保草莓稳产稳供。

通过体系的聚合作用,原本全省“各自为战”的莓农也有了“大家庭”,在致富的绿色通道上他们不仅一起观摩、一起学习,还一起打响“草莓擂台”。在2019年江苏省早熟草莓品鉴节暨徐州市(贾汪)草莓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全省的100多份草莓争“香”斗艳,“江苏早熟草莓种植能手”脱颖而出,参赛选手集体观摩了贾汪农产品和草莓种苗基地,见证了科技加持下,早熟草莓品种在富民强民中的勃勃生机。

草莓产业是甜美的产业,更是火红的产业。今天,全省草莓产业链条日趋完备,成为带动农业增效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促进农民增收的“拳头产品”。勾勒绿色的轮廓,还要涂上“莓好”的色彩,赵密珍充满信心:“要把小草莓打造成大产业,我们还要更加紧盯产业问题,聚焦科技创新,加快自主新品种选育和安全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示范应用,通过建设国内领先的草莓新品种培育基地和安全高效生态绿色的优质产业技术高地,进一步为老乡提高草莓果品质量和综合经济效益。”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