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教授“跳槽”到中学,“躺平”也值得尊重

2021-07-0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文/孙建清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局公布了一份2021年公开招聘教师岗位博士研究生拟聘用人员名单,其中一人因其拥有副教授职称而格外受到关注。

同样,因“跳槽”到中学而引发关注的还有深圳中学的教师罗天挚。罗天挚于2018年入职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研究助理教授。一年后,他加入了深圳中学。如何看待博士副教授去应聘中小学教师,一时众说纷纭。对于知名高校教师选择中学,大多数网友认为都是“钱”的事儿,其实这是相当表层的看法。

在我看来,真实的原因也许是他们基于自身科研能力的考量,不想被内卷,选择离开“科研圈”而已。不讳地说,无论他们在跳槽之前的高校如何实力不凡,发表多少论文,有过多少课题,那都是过去式。此时此刻,他们只想放弃高校科研、学术的约束机制,去寻找基础教育的安静与平淡。相对于高校而言,中学的教学、科研竞争毕竟要轻得多,许多跳槽的高校教师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弃高校而去。这与中学的月薪高低没有多少关系,重要的是心灵、身心归于平静,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跳槽中学是一种典型的“躺平”。

当下,媒体不断爆出一些博士到中学甚至小学应聘,一些高校教师到中学教书的新闻,与此同时,若干年前还有“北大屠夫”之类的报道,意在突显高学历“低就”这样的大材小用现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教师跳槽中学并不是一件坏事,更不必大惊小怪。

通常情况下,人,的确是往高处走,但也有往“低”处走的情形,这不应当视为反常。因为凡事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如果一个教师他觉得搞学术搞科研有压力,竞争过于激烈,以至觉得活得并不自在,纵然努力也无甚建树,他(她)自然会权衡利弊、审时度势选择退出,也就是所谓的学术退圈。

比如,那个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很清楚,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时间里,他常常泡实验室,写论文,但这些工作带给他的满足感,远远比不上深中课堂上孩子们的一声“哇!”所带来的快乐。这一表白,充分印证了他已经厌倦了日复一日的学术研究,学术研究这块“冷板凳”的确也并非适合每个人。如此说来,换一个角度看,这正是一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胜劣汰。很显然,能坚持留在高校教学、科研岗位的教师,说明他们是迎着学术科研压力而上的人,是对学术科研拥有更纯粹热爱的人,是中国科研领域的中流砥柱,也更有可能创造大的价值。

高学历人才、高校教师向基层迁移,或者说越来越多博士、教授来教中小学,就目前而言,这只是个别人的选择,不是具有普遍性的现象。每个人的喜好、性情和获得成就感的方式不同,应该允许高学历人才、教授随着个人境遇、心境发生的变化而选择职业,“躺平”也是其个人的选择,理应尊重。没有永远的学霸,也没有永远的教授。总体说来,现阶段高学历抢低学历饭碗的现象远未形成大势,不必过度忧虑。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