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戚墅堰段:常州东大门的慢生活,应“运”而生

2024-07-09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大运河潺潺流动,贯穿东西。市区已难见的繁忙船运,仍是戚墅堰人每天见惯了的风景。从百年企业的现代工业文明,到这里的老街慢生活,大运河戚墅堰段的每一天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京杭大运河戚墅堰段上通扬州、下连苏杭,承载着戚墅堰老城区的人文特色与景观资源。近日,苏南运河圩墩大桥至横林西桥段航道整治工程即将开工。圩墩大桥就在大运河戚墅堰段的最东端。漫步大运河畔,抚触历史岁月,感受戚墅堰的应“运”而生……

历史上,戚墅堰的繁荣离不开这段大运河

“大运河,为戚墅堰带来了繁荣,也串起了运河两岸人们柴米油盐的日子。老街,是童年的回忆,也是历史发展的见证!”67岁的徐汉平是戚墅堰街道运河文化研究者,他从小生活在运河边,如今居住的地方相距运河仅十几米远。说起戚墅堰和运河的关系,他用了四个字形容:应“运”而生。“历史上,戚墅堰的繁荣离不开这条大运河。”

据文资料记载,戚墅堰于元代兴起漆市,而逐步成为街镇。明末清初主要商市在芳渚。至清乾隆时,这里已“万商云集”,百业俱兴,此后向西延伸,形成沿京杭运河的一条街市。

由于水运方便,历史上,戚墅堰的粮食业最为兴旺。民国期间客地粮商来自湖北、安徽、苏北和附近各县四乡八镇。上海等地面粉厂委托当地粮商收购小麦,最多每日收购逾万担。

“历史上,戚墅堰是上海到南京的重要码头。每天有1万担的粮食进出,戚墅堰老街有27条船线(航线),可以到达23个乡镇,通往无锡、宜兴、江阴、常州,所以这边兴旺得不得了。”

据徐汉平介绍,戚墅堰在乾隆年间,曾是全国四大集市之一。“除了买卖粮食,这里还曾是全国有名的牛市。后来,牛市衰落,这里变成了全国有名的猪市。那时候,就连安徽、山东等地方的猪农都到这里买卖猪苗。”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戚墅堰老街仍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农历每月逢二、七为农贸集市,老街盛况空前,热闹非凡。

因为有了戚机厂,戚墅堰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

“受运河的影响,这里还是重要的工厂聚集地。上世纪初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常州的工业在戚墅堰’。最多时,戚墅堰这边的工厂有20多家,有的企业如今已是百年老厂。”

这其中,戚机厂是典型代表。该厂有一个以大运河工业遗产为主题的展示馆,展厅中央陈列的“联合剪冲机”“牛头刨床”是清政府采购的中国第一代造火车的设备,它们出厂时的钢印“1906”清晰可见。

戚机厂陈列的联合剪冲机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常州人称为戚机厂)的前身是1898年成立于上海的吴淞机厂。1936年,它穿越战争硝烟,从黄埔江畔来到戚墅堰安家落户,成为常州第一个近代化大型工厂。这两台老设备也跟随吴淞机厂搬迁到了常州,一直服役到到2010年。因为有了戚机厂,戚墅堰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

新中国成立后,戚机厂迎来新生。厂里保存的机车联合厂房就是1954年建造的,在这里,驶出了一台台东风系列内燃机车,驶向祖国广袤的大地,引领了中国铁路前五次大提速。

史料记载,从1950年到1978年,工厂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厂在恢复国家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支持三线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有力支撑了国家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奠定了中国铁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戚墅堰老街上有一个牌楼巷,以前称之为牌楼坊。名字的由来,要追溯至北宋末年。戚氏族人从汴梁迁到晋陵,后人与无锡县状元蒋重珍长子蒋光周婚配后,就定居在了戚墅堰。资料记载,南宋末年,元军南下攻打临安,戚墅堰、横林一带爆发“五牧之战”。戚氏、蒋氏族人奋勇抵抗,事迹广为人知。清代,为旌表戚氏、蒋氏两族后人,遂在戚墅堰老街建牌楼一座,牌楼巷由此而来。

除了牌楼巷,老街上的人还喜欢把它称之为牌楼坊和牌楼弄。徐汉平介绍,牌楼弄的叫法就和戚机厂有关系。“最早,戚机厂从上海搬到常州时,职工1400多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戚机厂的工人约有1.5万人,其中,不少是上海人。上海人喜欢把巷称为弄。慢慢地,牌楼弄就由上海人叫开了。”

水光帆影,看尽桑麻两岸、烟火千家

戚墅堰老街这段运河往东有三座桥,依次为京杭运河高铁桥、惠济桥、圩墩大桥。据戚墅堰老街老居民王伟荣介绍,运河上先有的惠济桥,之后又有了圩墩大桥和高铁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惠济桥边合影

“但是,现在的惠济桥和历史上的惠济桥已经不是同一座桥了。”王伟荣告诉记者,以前老的惠济桥是石拱桥,后来,运河拓宽,老桥被拆除,加了一座便桥,就是现在的惠济桥。

历史资料记载,老的惠济桥东西两面各有对联幅,东侧联:“帆影西来,趁顺道牙樯,绘出桑麻两岸;水光东去,看横排雁齿,汇成烟火千家”;西侧联:“城郭遥瞻二十里,通津于兹砥拉;江湖旁引千百年,利济永屯苞桑。”在王伟荣朋友家的老照片里,还能看到老惠济桥的风采。

圩墩大桥以及桥下繁忙的航运

运河拓宽后,架起了圩墩大桥,桥上通汽车,桥下通轮船。记者在现场看到,桥下船只穿梭,非常繁忙,这些船只大多是为中天钢铁运输物料的。运河静静流淌,见证了运河边的中天钢铁“一总部多基地”的蓝图走向现实。

京杭运河高铁桥再往西,就是非常有名的、与运河平行的万安桥。万安桥建于明代,清代以来,政府对万安桥虽历有修建,但仍保持着明代风格。因紧靠运河,万安桥也成为大运河水利工程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起到了航运、交通等重要作用,是常州漕运文化的特殊见证。

万安桥西侧的东街老街

万安桥的北侧是改造后的桥潭里,桥潭里有一条小河,居民们说,以前,顺着这条小河可以通往横山桥。

经万安桥往西走就是东街老街。去年这里进行了改造,更加整洁,老街上以前的老茶馆、老旅馆、老屋等都还在。徐汉平说,回到老街,以前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

(吕洪涛 图文报道)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