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昂首迈进21世纪。2024年,一块含金量更高的牌子——“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正式亮相,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扬帆起航。24年来,院校携手共进,在临床医疗、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广泛合作,打下了深厚的信任基石。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汤黎明看来,从附属医院到直属附属医院,不仅是表面牌子“换新”,更要在内涵实力上“焕然一新”。医院将立足常州市与南京医科大学校地战略合作大框架,依托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构建一体化设计、融合交互式的宁外直属附属医院建设发展新机制,全面提升临床技术与医疗服务能力,精准打造专科学科高峰,聚力建强医院科学研究实力,加快构建量质双优临床教学体系,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形成高端医学人才集聚地。争取到2029年,医院进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前百强和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行列,建成为省内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让常州百姓享受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聚力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上周五,常州二院与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签约,联合共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中心,在医学人工智能、康复医疗、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设备、医学物理等方向开展研究和战略合作。其中包括将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应用到超声引导下的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如果把“肿瘤”比喻成“靶心”,那么“放疗”的过程犹如用“射线”枪“打靶”。常州二院副院长、放疗物理实验室主任倪昕晔带领团队通过科技创新,在国内率先探索更加精准、安全的放射治疗之路,不但为“放疗”设备装上了“瞄准器”——超声引导下放射治疗技术,还配备了“智慧眼”——多模态影像引导技术。这样一来,“射线枪”就可以在“狙击”中提高准确率,力争百发百中,把肿瘤这个“敌人”锁定得死死的,“打靶”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倪昕晔带领团队在国内第一个开展增强实现(AR)引导下放射治疗技术,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系统解决金属植入物对放射治疗剂量影响的方案,开发了国内领先的多模态图像合成技术,甚至牵头制定三项国家癌症中心质控指南——《超声引导下放射治疗物理实践指南》《人工智能合成图像在放疗中的应用实践指南》和《超声引导下后装放射治疗指南》。本就领先的技术,有了南医大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的加入更是“如虎添翼”——自动化的引入可以让机器人控制超声探头,不仅稳定性、重复性更高,还能在人类无法耐受的辐射环境下工作;智能化的引入可以自动识别、追踪肿瘤,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的精度和效率。强强联手之下,再次冲击突破领域“天花板”。挂牌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后,院校合作进一步深化。常州二院将开展重大疑难危重症诊治的技术攻关,着力提升解决疑难复杂重症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能力,有效提升临床诊疗效果;强化卒中、胸痛、创伤、急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五大中心”内涵建设,探索构建重大疾病以及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治模式,加强呼吸系统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医学体系,加强恶性肿瘤的免疫、靶向、精准治疗;围绕机器人辅助手术、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疗、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和类器官构建及临床转化等领域开创多项原创性诊疗技术。
聚焦转化临床科研创新技术《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肥胖超重率已超过50%。肥胖,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不仅导致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还会诱发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疾病。“科学减肥”不仅关乎美丽,更加关乎健康。
在常州二院阳湖院区6号楼25层,一群人正致力于从基因分子层面解析肥胖的成因,从而对其进行精准干预。常州市胃肠病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冬梅介绍:“以往,我们主要从能量平衡和代谢调控的角度分析和了解肥胖。如今,我们进一步利用临床肥胖患者的血清、粪便等进行深度研究,深入探索肥胖的多维度成因和机制。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解读肥胖问题。”“进入到分子层面后,我们发现,其实肥胖的成因各不相同。有的可能是血液中缺少某种维生素或其衍生物,有的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关,有的可能基因天生带胖。”王冬梅解释,“只要攻克这本肥胖‘密码本’,我们就能结合特定靶点,从基因层面精准干预代谢进程,做到‘见招拆招’。”王冬梅团队能埋头于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的研究,得益于常州二院与南医大院校的深度合作。“实验的数据要从临床来,实验的应用要回到临床去。医院早在2008年就开设减重门诊,2015年起又开展减重手术,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同时,医院背靠南医大,也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平台,实验室、细胞培养间、大型仪器平台一应俱全。”多年来,三甲医院的临床沉淀,加上南医大常州医疗中心的科研支持,常州二院孕育出越来越多的科研创新团队。这些创新成果,又成为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两者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挂牌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后,常州二院将以临床问题为导向,重点围绕消化代谢、再生与康复医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重点方向实施有组织的科研,集中力量突破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着力血液科、肿瘤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心胸外科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培育;瞄准国际前沿,进一步推进组织工程神经再生修复技术、神经内镜颅底疾病手术技术、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技术、人工血管机器人手术、复合手术室功能提升、新一代CAR-T等临床技术的创新与转化;集中优势资源,在组织工程创伤修复、神经修复、医工融合医疗新器械研发等开展转化研究。
聚势打造高质量人才阵地600平方米的大空间被玻璃门隔断成不同的功能空间,一名年轻人正在跑步机上快走,如果不是头上满载的“装备”,乍一看还以为是健身馆。开放、敞亮,被一众高端设备环绕,这里是今年刚刚升级完毕的心脏康复中心,也是曹鹏宇——这位曾获得推动中国心脏康复事业突出贡献奖人才的“新巢”。
数据显示,在我国,心血管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已经成为首位死因。在曹鹏宇看来,面对这个健康“强敌”,只重视心梗发作的治疗是不够的,必须形成从慢病管理、急性发作治疗到长期康复的“一体化”综合应对策略,通过降低心血管患者再次发生心脏事件的风险,一方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节约医疗、医保资源。曹鹏宇的“心脏康复”是一个全面、长期、综合的医疗过程,要做出成果,必须将心血管疾病康复融入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全过程中,并且参与到二级预防的全生命周期中,形成闭环式动态疾病管理。这对医院来说并不容易——临床上,要能打破常规的科室壁垒;科研上,又要能提供相对应的实验平台。万幸,常州二院认同他的这个理念,向他递出了橄榄枝。怀揣着理想,曹鹏宇离开工作10年的吉林长春,以南京医科大学校聘教授身份来到常州二院,担任心脏康复中心主任。“脑外科的重症患者,我们通过心肺功能的康复,帮助其早日脱机、拔管;心梗的患者,我们通过运动、营养、药物、心理等多重处方,帮助其提升心肺功能,从而避免降低生活质量……”半年来,曹鹏宇在这里畅通无阻,“甚至于,一流的实验室就在百米外的6号楼,我要研究临床收集的数据,走路不过几分钟而已。”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常州二院深刻认识到,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因此开启“人才强院”战略,强化政策保障、资源倾斜、经费支持等的综合力度,构建进阶式培养体系,优化工作环境,营造尊才爱才氛围,打造分层次、全覆盖、全周期人才支撑计划体系。此次以挂牌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为契机,常州二院将依托“龙城英才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人才专项计划”“南医名城创新博士后计划”等项目,全面优化引才体系,设立引才专家库,多举措推进人才引进。今后,将有更多的“曹鹏宇”在此发光发热。(记者 李青 通讯员 孙镇江 王忞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