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天宁区检察院获知,在天宁区武城村,检察机关创新设立乡村观护基地,将农耕实践、经典阅读与法治教育结合,打造耕读式观护帮教新模式。在乡村观护基地,检察官们引导罪错未成年人,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中培养耐心与责任感,在传统文化研学中提升道德情操与文化素养,在法治教育中根植对法律的崇高敬畏。这也是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的创新实践,为这些曾经迷途的孩子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反思、转变与成长,让他们的初心得以生根发芽,让法治的阳光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帮教过程中,罪错未成年人在基地农耕专家的耐心教导下,学习培育秧苗,看着从稻种浸泡、发芽,到长出小苗,感受生命的力量和无限可能。通过在水田中插秧,罪错未成年人学会了细心和耐心,体会到了耕种的辛劳和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自己意志的锻炼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培养。稻谷成熟,检察官与罪错未成年人一同拿起镰刀,收割希望的硕果。在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中,罪错未成年人通过亲身体验农耕的艰辛,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这正是行为矫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观护基地,检察官们还将传统文化等经典阅读与法治教育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互动式讨论等方式,让他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社会规范,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在《弟子规》等经典阅读的熏陶下,罪错未成年人学习到孝顺、尊重、诚实和谦逊的美德;在法治教育的引导下,他们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和遵守法律的自觉。这种结合不仅帮助他们认识到过去的错误,更激发了他们自我反思和行为矫正的动力,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通过“文化根”塑造“法律魂”。在乡村观护的田野上,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生长的潜力和未来的可能,正如每一个罪错未成年人都拥有改变自我、重塑人生的机会。天宁区检察院以“一颗种子的初心”为主题探索观护教育矫正新模式,不仅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成长平台,更体现了法治教育、行为矫治和农耕文明的深度融合。下一步,天宁区检察院将继续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丰富观护帮教形式、措施及载体,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实践平台,打造“重启人生”的起航点。同时,通过数字检察赋能,精准识别每一个罪错未成年人个性化帮教需求,制定更为科学和有效的干预措施。(记者 于远航 通讯员 徐文亭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