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中国首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图为一列运行试验车组驶过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2023年9月28日摄) 魏培全摄/本刊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将亮出全年发展新目标,未来一年的谋划与部署、改革与奋斗举国关注,世界瞩目。
2023年很不平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外部环境变乱交织,经济工作的复杂性、挑战性多年未有。面对复杂形势,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就业、物价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早有定调,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开年即开跑。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不少地方的“新春第一会”密集召开,锚定高质量发展,紧锣密鼓谋划开年工作。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破立转换的关键期,涌现出一系列新事物、新现象、新模式,既是观察经济脉动的热点,也是孕育增长动能的焦点。新产业加速孕育、新消费潜能激发、外贸新动能集聚、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新要素双向流动,正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信心,为中国于百年变局中开新局注入升腾的力量。
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作为发展新动能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天全球每销售3辆新车就有1辆是“中国造”,平均每10辆电动汽车中就有6辆车的电池来自中国。
如今,为了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各地纷纷明确今年产业转型升级具体路线图和任务书,既要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除“旧”,也要新建高技术企业,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各地各部门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的生动实践。
从各部门多项实招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进一步改善消费设施;财政部明确,适度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更好发挥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循环的作用;商务部明确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一系列为消费“加薪添火”的举措,推动消费“马车”加速奔跑。
从各地扩消费的实践来看,福建将大力发展体验服务、共享服务、智慧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山西将提振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海南提出线上线下联动,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一系列消费支持政策被写入各地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在新发展格局下,虽然当前外贸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但外贸提质增效潜力不小,以中国制造“新三样”为例,2023年“新三样”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9%,高于整个出口增速29.3个百分点,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带来的增长新空间、“新三样”等新产品增势强劲、数字技术为贸易形态带来新模式,回稳向好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集聚,彰显中国外贸回稳动能增强的新气象。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稳定的安全环境。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成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任务:推出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设立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合理优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要求、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金融“组合拳”果断发力,取得积极效果。
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必须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针对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提高风险化解的能力,下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先手棋”,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中稳健前行。
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不仅需要新型城镇化,同时需要乡村振兴,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体现了对城乡融合发展的进一步落实。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被列为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大重点任务之一。这充分表明,我国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且要将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来破解“三农”问题,统筹资源要素的综合利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又踏层峰望眼开。百年变局之下,尽管困难很多,但优势更在积累。有14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和顽强奋进的精气神、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力支撑,只要找准方向、发挥优势、锲而不舍,发展的新局面就会不断得以开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燕)■
2024-10-26
2024-10-23
2024-10-23
2024-10-11
2024-10-11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4
2024-10-01
2024-10-01
2024-09-24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