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近日传来好消息,南理工“光影流转-亿像素红外智能成像的开拓者”项目从全球340万个项目中突出重围,一举斩获全国冠军!据了解,该产品打破了红外成像长达20年之久的“百万像素”分辨率禁锢,创造了红外成像“亿像素”世界纪录。近日,项目负责人、南理工博士生王博文向记者介绍了这项神奇的技术。
真正使“黑夜变成白天”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光学成像注入了新的生命,计算成像的应运而生悄无声息地颠覆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王博文说,从原始的光学成像“所见即所得”到现在计算成像“见所未见”,将光作为信息载体的一部分,大大突破了成像系统的物理极限,将不断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
在总决赛答辩过程中,评委对这个项目予以了极大的兴趣,并对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应用充满期待。王博文说,这项技术的超高分辨率,可以在夜晚探测到10公里外的障碍物,而它和周围的温差可以细微到0.05摄氏度以上,坚信对于智能驾驶将带来全新的技术变革。
除了创造了红外成像的“亿像素”世界纪录,产品还实现了多模态彩色夜视成像,真正使“黑夜变成白天”。王博文解释,通过工具编码和大数据拟合,可以实现一个近似真实场景下的彩色夜视。“我和我的团队有一个梦想,就是把黑夜变成彩色,我想我们也会继续为了这个梦想不断发光。”
对于这项技术未来的应用场景,王博文有很多畅想:“从无人系统到手机摄影,从工业生产到安防监控,计算成像将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未来,我们主要围绕夜视眼、智能眼、千里眼三大应用方向进行探索。在民用方向,我们也将进一步聚焦手机摄影与广域安防等领域,使光电成像系统能够看得更稳更准更智能。”
全面占据红外成像行业制高点
据了解,该团队依托南理工新型研发机构——智能计算成像研究院进行产业孵化,在项目早期通过资本投入、技术输出、专家辅导等方式为项目团队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保驾护航,加速了项目的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落地进程。
令人振奋的是,产品体系也已完成了从处理芯片到机芯模组,再到系统整机的全方位覆盖,仪器产品在成像分辨率、灵敏度等核心指标上独占鳌头,核心部件全国产化,达到“全链路”自主可控。技术与产品将全面占据红外成像行业制高点,将有力推动我国军用夜视装备的更新换代与红外成像仪器产业的技术变革。
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南理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副院长赵茜认为,这次在互联网+大赛中夺冠,是南理工长期以来抓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的集中体现。
南理工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峰介绍,学院为了更好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师生科创育人共同体的1+2+3模式。学院从第五届至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金奖6项、银奖2项。
通讯员 葛玲玲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王晶卉
2024-11-07
2024-11-07
2024-11-06
2024-11-04
2024-11-01
2024-11-01
2024-11-01
2024-10-30
2024-10-30
2024-10-28
2024-10-27
2024-10-27
2024-10-27
2024-10-25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4
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