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走后我闷闷不乐 看到船校报道找到多年老邻居

2025-04-16  A+ A-
  《新江南网》江南区域知名综合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杭州转塘曾有过一所杭州船舶学校》报道后续

4月12日,快报报道《转塘曾有过一所杭州船舶学校,“船二代”范女士给大家讲讲那里的故事》,引发很多读者热烈讨论,回忆当年。

昨天徐阿姨打进85100000热线:船校报道里面那位任阿姨,是我多年的邻居,我找她很久了,你们能帮我联系一下吗?

徐阿姨76岁,一个人住在德胜东村,这些年她几乎很少出门,10多年前老伴突然因病离去,让她一直走不出来。

“不过最近我慢慢想开了,两个儿子条件不错,孙子已经工作,孙女去年考上北京大学,我觉得自己可以从过去的时光走出来。”

上周徐阿姨从快报上看到船校报道,非常兴奋,“文章里那个任阿姨,她是我的邻居,我总算找到她了。”

徐阿姨是上海人,1969年,她和妹妹从上海分别去杭州、海南插队,19岁的她来到萧山农村。

同一时期,转塘的杭州船舶工业学校来了一批上海年轻人,杭州船校为中国各地船厂培养了大批人才。

“任阿姨就是那时候跟她老公从上海来杭州搞建设,我是作为知青来到萧山,当时年纪小,又是女孩子,太苦了,后来我调到了杭州油漆化工厂,也在萧山,从农村回到了城里。”

就是那段时间,徐阿姨的师傅把自己的邻居介绍给她。

“他邻居就是我老伴,刚从部队回来分到转塘的船校,老伴对我一见钟情,当时我也想着总算在杭州站住了脚跟。”

1974年,两人结婚,住在船校50多平方米的宿舍,隔壁邻居就是她这些年一直要找的任阿姨。

“她和老伴都是上海人,那时船校的上海人蛮多,我当时年纪还小,加上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好多事情不太懂,都是任阿姨在帮我。”

徐阿姨回忆说,当时自己还在萧山工作,每周都是老伴坐船校班车去接她。“我们厂每周休息一天,有时我是坐厂里班车到‘大桥下’,再坐4路车到转塘,因为有孩子,我平时又不得不住在厂里,所以经常麻烦邻居任阿姨。她比我大10多岁,生活上尤其是在照顾孩子上懂得多,我就经常找她帮忙。”

“当时条件都很苦,她家有好吃的,都会分一点给我们家的孩子,我不太懂针线活,冬天冷了,她还给我们孩子做小棉袄,虽然事情都不大,但人活着要领情的,我一直记在心里直到现在。”

1986年,徐阿姨的老伴从船校调到银行工作,搬出了船校,徐阿姨和任阿姨因为各自要照顾家庭,联系得也少了。

“我老伴和她老伴身体都不太好,从船校搬走之后只见过一次。20年前,我坐191公交车到白田畈新农都市场,偶然见到了任阿姨,当时她去给老伴看病买药,我请她去了我德胜的家,当时还答应她一定回一趟转塘,没想到我老伴病情加重很快就走了,我一直没从这件事里走出来,活得闷闷不乐。”

徐阿姨说,当年留的固定电话已经没有了,两人失去联系,十多年没见过。

“现在我们都老了,快报船校的报道上,突然看到了任阿姨,我心情真的很激动……”

昨天,记者联系了任阿姨,她听说后也连说,“是的是的,我们是老邻居……”当时任阿姨正准备去外地,手头很忙,记者就把徐阿姨的联系方式告诉了她。

两位老邻居老姐妹说,一定会找个时间,好好聚聚。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