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4岁,身高2米18的张友良,可能是全杭州个子最高的饭店老板。他是土生土长的蒋村人,在西溪湿地旁开了一家叫“西溪农家”的饭店。
一位有着如此身高的老板,无疑是饭店最响亮的招牌之一。很多顾客最初是因为好奇,奔着他来饭店吃饭。吃着吃着,被店里的美食所征服,带来了更多的客源。
张友良的饭店最早叫“矮子饭店”,他想用这种反差来吸引顾客。这一招的确管用,很多顾客离开后都口口相传:这家店有“高人”。
之后,因为转型做其他生意,“矮子饭店”关门了。2016年,张友良决定重操旧业。走进他的饭店,大厅的几张照片充分说明,这位“高人”,真的“有东西”。
21岁才学习打篮球 训练3年成为上海队主力中锋张友良的饭店主打杭帮菜和农家菜,比如鱼头、白斩鸡、野生甲鱼等,除了吸引游客,饭店更多是周边居民聚会就餐的选择。餐饮平台上就有人留言说:“住附近的都知道老板身高2米多,在我们面前像个巨人一样。”
和客人聊到开心处,张友良偶尔会浅浅抿一口酒,嘴里跳出几句上海话,说说自己的往事:“姚明他爸是常客,只要在杭州就会来。为啥?因为我以前和他打过球。”
在饭店里,他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的前半生:
我1961年出生在杭州蒋村。很多人以为我们家是巨人家庭,实际上,我父母身高都是1米7左右,哥哥姐姐的身高也蛮普通。
我小时候和同龄人没区别,开始发育了,身高就止不住了。胃口也越来越大,一顿能吃三碗饭。初中毕业,我就长到了1米95。
那时候家里条件差,成绩又一般,我就出去学做生意,把农村里的水产拿出去卖。可能也是因为个子高,大家记得住我,生意还可以。
1982年,我去上海十六铺水果批发市场做生意。有一天,我坐在市场里,有个男人走过来,用上海话问我,有没有兴趣打篮球?
我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去的。我从小没接受过正规体育训练,这就叫我去打篮球,有点离谱了。再一问,这男人是上海篮球队的教练,可我是卖水果的呀。
那位教练知道我没有运动经验,估计也猜到我的想法,说他们能请最好的教练带我。于是,我回到杭州和父母一商量,他们同意了。
我的篮球生涯,就这么开始了。我从零基础开始,训练三年,成为了上海队的主力中锋。这三年我每天都是每天5点半起床,全天候强化训练。我两米多的臂展,加上一招小勾手,在篮下还是有点统治力的。巅峰时期,我对阵当时国内最强的南京队,一场比赛能拿26分、七八个篮板、四五个盖帽。那时候上海队人才济济,姚志源(姚明父亲)、李秋平等人都在,还受邀出国去打邀请赛。
但是,国家队教练来观摩的那场比赛,我没发挥好,和国家队失之交臂,这是我篮球生涯最大的遗憾。
退役后转行做生意 “徒手救海豚”轰动全国兜兜转转,张友良从上海回到杭州,在家门口做起饭店生意。离开篮球,为什么会选择开饭店?张友良觉得,自己文化不高,而“吃”是门槛最低,也最接地气的生意。
“我自认为自己的厨艺还可以,但要我来下厨,实在是太难了,所以还是请人来烧,我负责把关。”他笑笑,“有人说开饭店每天都要盯着,很累。我想我以前日复一日的训练还要枯燥辛苦,开饭店能认识很多朋友,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回杭州没多久,他登上了报纸头条,这次不是因为篮球,而是一条危在旦夕的海豚。
2009年,杭州一家海洋公园的雌性海豚“琳达”活泼好动,老是偷吃池边鱼桶里的鱼。有次“琳达”不知道偷吃了什么,变得躁动不安,胃口大减。经检查,“琳达”的胃部有明显异物。由于“琳达”嘴到胃部长度超过1米,医疗器具都够不着,被迫向社会“长臂人士”求助。
记者翻找出当年央视拍的专题报道片,当时,杭州有三个人报名,最终张友良凭借1.03米的臂长脱颖而出,接下重任。选择张友良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已经退役,手臂相比职业运动员没那么粗壮,能相对减轻对海豚的伤害。
众人瞩目下,张友良脱掉上衣,精修指甲,手臂做好消毒,最后涂上润滑的石蜡油。
“我知道万一弄不好,手臂会被海豚咬伤划伤。但那时觉得,海豚的命都托付给我了,肯定要尽力。我还记得,海豚张开嘴,气味有点重,他们告诉我,要趁着它吐气的时候手探进去。”张友良回忆说,“第一次尝试,失败了。我想了想,提出再试一次,我跪在地上,整个人斜趴着,成了。”
张友良从“琳达”的胃里,夹出一块约30厘米的防滑垫碎块,全场掌声雷动。救援成功,闪光灯、摄像机纷纷对准重获新生的“琳达”,一旁默默清洗手臂的大高个,简单示意后便离开了。
轰动过后,张友良继续着平淡的小生意。“篮球运动员能在这种事上帮忙,已经是意想不到了。”
“巨人”老板成了饭店NPC 游客排队和他合影张友良走进后厨,像灶台这些地方,他低下头都比排烟机要高。他苦笑:“后厨我能进的地方有限,毕竟这里没法量身定制。我把食材管牢、客人管牢,就够了。最近杭州开春,几乎每天我都在托人搜罗食材。”
饭店一位女服务员说,她刚来应聘时,被个子这么高,声音这么粗的老板吓了一跳。“接触下来发现,张老板性格很好的。”
来饭店的新顾客,几乎每一位都会提出和他合影留念,张友良从不拒绝。合影最多的一次,是饭店承接的旅游团,近百名游客排着队和这位“巨人”老板合影。
高有高的好处,高也有高的烦恼。
“我的脚掌很宽,国内哪怕是大尺码球鞋,穿着也很难受。姚志源知道我这个情况后,让姚明从美国带了好几双球鞋回来,因为我和姚明的球鞋尺码比较接近。”他说,去年冬天,姚志源还给张友良寄来一些定制的运动棉服,“毕竟我们很难买到合适尺码的冬装。”
虽然没有跟姚明在一个队打过球,但因为姚志源的关系,张友良很早就认识了姚明。
“那时候就觉得姚明聪明,没想到,他会到达那么高的高度。”张友良回忆,“姚志源一家都特别仗义,直到现在,他们一家还惦记着我们这些老队友。”
有次,姚明回国参加NBA夏季活动,两人在杭州见了面,这张合影也一直放在饭店大厅最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