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重视亲情,“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这样的的谚语妇孺皆知。传统戏曲《铡包勉》流传甚广,自小抚育包拯的嫂子深明大义,集中华民族美德于一身。萧山区浦阳镇新谊村茗坞自然村村民柴燕芳,也是一位难得的好嫂子。一家人怎么能互相嫌弃呢?今年48岁的柴燕芳,嫁到新谊村之前,便听说了未婚夫有一个特殊的弟弟。有人好言相劝: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将来这个小叔子也是个累赘,你可要想好了再嫁。但是柴燕芳没有一丝犹豫,她坚信,只要丈夫人好,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她反问嚼舌头的人:既然成为了一家人,怎么能互相嫌弃呢?自嫁到朱家,柴燕芳与丈夫相知相伴,恩爱有加。她每天忙里忙外操持家务,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身体不好的公婆和生活无法自理的小叔子,任劳任怨近三十年。不幸的小叔子有个好嫂子小叔子其实并不小,今年也快50岁了。他因年少时的一场高烧而丧失了语言能力,生活无法自理,至今未婚未育,一天也离不开人照顾。柴燕芳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在她看来,小叔子就是家庭中的一员,照顾好小叔子的饮食起居,是她这个大嫂必须做好的。为了让小叔子吃得有营养,她每天变着花样做菜,并耐心地一口一口喂;为了让小叔子有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她总是及时帮小叔子清洗衣服,打扫卫生;小叔子生病了,她忙前忙后,悉心照料。有一段时间,柴燕芳不仅要参与经营自家小生意,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年迈的公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小叔子,忙得昏天黑地,累得腰酸背痛。她也会觉得老天对她不公,但她转念一想,要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是自己呢?丈夫和公婆是一定不会撒手不管的。她说:“我只是做了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小叔子最爱做的事是看电视。为了方便小叔子看电视,柴燕芳和丈夫煞费苦心地为他特制了一张可自由滑行的座椅:座椅是用不锈钢方管焊接的,小叔子的身体正好能坐进去,周围用不锈钢扶手围起来,不仅可以倚靠,还能防止小叔子不慎跌落,下面安上几个滑轮,这样小叔子就可以依靠稍微能动一动的腿脚慢慢向前滑行了。坐在这张椅子上,小叔子笑得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后来,镇政府发下来的护理床也是有轮子的,小叔子不仅看电视方便多了,到院子里躺床上晒晒太阳也随心所欲了。小叔子没有语言能力,尝试说话时总是像孩子一样牙牙学语、口齿不清,柴燕芳每次都耐心回应。最不容易的要数喂饭了。古人因为“婴儿三年不免于怀”,所以在《礼记》中要求,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以报养育之恩。可是对于柴燕芳来说,小叔子的一日三餐都得依靠她一口一口地喂,等于家里常年有个长不大的小婴儿。有时候柴燕芳出门办事,为了怕小叔子渴到饿到,她会在他枕头边细心地放上几块小饼干和一杯有吸管的水。左邻右舍每次看到柴燕芳无微不至照顾小叔子,都会啧啧赞叹:太不容易了,几十年如一日,柴燕芳太让人敬佩了。无怨无悔源于爱家爱家人刚嫁入婆家时,婆家几乎是村里经济条件最差的。柴燕芳和丈夫都坚定地认为,勤劳能致富,因此他们上午在菜市场做水产生意,下午水产生意淡下来又出摊卖卤味。丈夫每天凌晨1点左右要起早去杭州城里进货,15岁就曾在杭州吴山烤禽店做过学徒的柴燕芳,则包揽了在家做卤味的所有脏活累活。就这样,家里经济条件慢慢好转。谁曾想,几年前,柴燕芳的婆婆不幸患上了尿毒症,不得不采取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每一次透析治疗,都要往返近60公里路程。每当婆婆需要前往医院的日子,柴燕芳便会早早起床,精心准备一切,陪在婆婆的身边。她深知,每一次的接送不仅是对婆婆身体的关照,更是心灵上的慰藉。柴燕芳总是轻声细语地跟婆婆说话,让被病魔折磨的婆婆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她常跟婆婆说:“不要着急,有我呢。”这不仅是对婆婆的安慰,更是柴燕芳内心对家的承诺,对家人的深情流露。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工作的儿子近期正在筹办婚礼。他从小帮着父母照顾爷爷奶奶和叔叔,每次休息回家都争着炒菜、干家务,说是想让父母歇一歇。每当此时,柴燕芳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她爱这个家,爱家里的每一个人,她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