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廷成是一位基层文物工作者,从古建筑修缮到文物普查,他始终坚持在一线。扎根基层近20年,兰廷成有自己的坚持,在他看来,基层工作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积蓄力量、筑牢文物保护的基石。500年有幸 参与省级文物单位广济桥修缮兰廷成大学读的是博物馆专业,2006年毕业到临平后,就一直在基层工作。2007年,省级文物单位塘栖广济桥修缮项目启动。据了解,塘栖广济桥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七孔石桥,此次的修缮,也是塘栖广济桥500多年来首次桥面大修。此时,工作不到一年的兰廷成,被单位派往参与此次修缮工作,“主要是现状勘察、修缮方案的编制与调整、监督施工、施工验收。”为了方便工作,他把家搬到了广济桥北,开窗就能看到修缮工地。由于建造年代较早,体量较大,且经多次修缮,塘栖广济桥有众多的题刻。为了理清这些题刻信息,兰廷成与同事们冒着酷暑,靠着临时搭建的支架,爬到桥顶背面中孔最高点,重复千余次手举过头顶,两人固定纸张,一人对题刻进行清理与拓印。然而,这些对于兰廷成而言都不算什么,真正“难”的是这些接触的都是新的知识,“上学时候没学过这些,一上来就是实战,只能硬着头皮一边做一边摸索。”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兰廷成与同事们成功拓出了一幅幅完整的广济桥龙门石题刻:清晰的“双龙戏珠”“鲤鱼跃龙门”等图案。深入一线 脑中绘就一幅幅活地图塘栖广济桥的修缮工作持续了半年,兰廷成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不久后,原余杭区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兰廷成又立马投身到一线调查工作中去了。“每天跟着普查队走街串巷,实地勘察,大概用了2年时间,正式登记千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大部分还是最新发现的。”兰廷成说。那两年的时间,兰廷成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白天用脚步丈量着全区1220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晚上静下来整理记录白天得到的文字记录、照片、图纸、视频等资料。也就在这一过程中,全区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的文物,它们的位置、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等基本情况,在兰廷成的脑海中都清晰可见。在这之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兰廷成又一直致力于大运河沿线的保护工作,比如主持横跨上塘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芳桥等大大小小数十项文物的保护修缮整治工程。“能让文物在历史的长流中尽可能得到保护,所有的文物保护工作者都会为此感到欣慰。”兰廷成说。不忘初心 努力让文物活起来2021年,临平单设新区,兰廷成担任临平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陆续参与编订《关于加强临平区文物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临平区施工工地地下文物保护制度》《临平区大运河遗产保护问题排查整改方案》等,以体制机制促文物保护落实;协调杭州海塘(临平段)保护迁移工程顺利实施,推进临平区文物智慧监管平台落地运行,推动广济桥结构安全24小时实时监测常态化等。“临平总共8个镇街,其中7个分布在大运河沿线。整个城区范围,包含京杭大运河、上塘河在内达40公里,是整个大运河(遗产河道)杭州段最长的区域……”对于临平的整体情况,兰廷成信手拈来。近20年来,兰廷成立足本职工作,不忘初心。兰廷成循着兴趣选择专业,然而跨入这一行,他才发现实际操作跟学校所学及自己所想大有不同,但有一点,他始终坚持——沉下心、耐住寂寞,在修缮保护文物的同时,努力让文物活起来。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