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村茶事忙
杭州日报讯 三月和四月,正是茶人忙碌的季节。
这几天在西湖景区各个茶村,到处都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天还不亮,采茶工们就一队一队忙着上山采茶,背上的小竹篓一点点被鲜叶填满。在山下各个茶叶店里,茶人们炒茶日夜不停,人声鼎沸。村民们忙着包装与发货,茶村里到处都弥漫着龙井茶的清香。另外,还有不少来茶村品茗踏春的市民游客,或爬爬山看看景,或坐一会儿品茗一杯,感受独属于西湖的春之惬意。
今年3月21日,西湖龙井茶一级核心产区各个茶村的龙井43号正式开采。此后的几天里,杭州持续升温,最高温度甚至突破了30℃,让茶叶长得特别快,也让不少村民都忙坏了。
“我们那几天基本上都是通宵炒茶叶,最忙碌的一天,我从头一天晚上一直炒到了第二天上午9点钟。”满觉陇村的胡俊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茶二代”,通过多年技艺的打磨,如今他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把父母辈的茶叶生意几乎都接到了手里。
去年在浙江现代“新农人”技能比武暨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他获得茶叶加工工(红茶)赛项第三名,不仅展示了景区年轻茶人的风采,也实现了西湖风景名胜区在省级红茶加工类比赛中零的突破。
走入他的炒茶工作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记者看到,其中一间房间,已经摆满了当天刚采摘下来的鲜叶。“我觉得做茶,还是要遵照老一辈的传统来,不能为了做得快,就省去重要的步骤,比如我家的茶叶,摊青就要摊十多个小时,宁愿效率慢一点,品质也要有保障。好茶是需要等的,慢工出细活。”胡俊晖一边说着,一边开起了茶锅,炒起了夜茶。
他告诉记者,如今很多茶客都喜欢小包装,所以在包装的时间上,也都要多花一点时间。“前段时间尽管家里人一起帮着做,还是经常要忙通宵。这几天天气好起来了,鲜茶叶的采摘量也会上来,炒茶又要忙起来了。”胡俊晖说。记者看到,在他的每一个茶叶快递包裹上,都贴着一张“八百里加急”的贴纸,这也带了点年轻茶人独特的诙谐。
记者从西湖街道了解到,目前整个西湖龙井一级产区都处于非常忙碌的春茶生产期,随着龙井43号的采摘逐渐步入尾声,群体种开始“接棒”,即将进入大规模开采期。
龙井群体种,也称“老茶蓬”“老树龙井”。作为土生土长的西湖龙井原生混合茶树品种,它至少有千年的历史。据陆羽《茶经》记载,早在唐代时,西湖一带就开始种植。因为群体种都是自然生长的老茶树,大多散落生长,数量少、出芽晚、采摘也较难,这也是群体种要比龙井43号晚上市7到10天的原因。
“之前因为降温的关系,群体种的生长速度稍显缓慢一些,但最近天气良好,群体种的采摘高峰即将到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龙井村的群体种采摘量是最高的,整个景区目前的采摘量在三四成。预计,今年的春茶季将在4月下旬进入尾声,想要尝鲜的朋友们,可以趁着清明假期去茶村里转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