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看苏州专稿 苏州广电全媒体报道】
“过去以捕鱼为生,而如今保护好江里的鱼是我第一使命!”长江禁渔退捕后,张家港一位“船老大”沈国华毅然加入民间护渔队,一天12个小时,4个来回近200公里。像沈国华这样实现身份转换的“船老大”还有很多。他们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着长江保护,守护着母亲河。
全民助力禁渔退捕,江边化工企业积极转型......近年来,苏州沿江三市(张家港、常熟、太仓)严守生态底线,扎实开展一系列治理行动,长江苏州段沿岸新增生态景观防护林带8892亩,规模全省领先;完成2500多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溯源、15个长江直排口削减至8个。
如今,一江清水两岸绿、三地共治四季美。苏州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42条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达100%,重现了水清鱼跃、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在保护与发展中,苏州走出了一条产业经济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之路!
01
工程添绿 企业转型
筑牢母亲河的生态屏障
江水盈盈,芦苇茵茵。在“张家港湾”宽阔的江堤上,人们看江景、赏风光……清脆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如今,一个看得到江水、记得住乡愁的滨江美景——“张家港湾”,已经悄然来到百姓的身边。
在今年央视的中秋晚会上,伴随着一曲经典的《长江之歌》,张家港湾在全球华人面前惊艳亮相,也让这里成为市民游客纷纷打卡的网红地标。
“亲江步道与机动车道分开,玩起来很安全。而且这些步道还直接通到芦苇滩,这样就能更加亲近长江,近距离感受长江。”来到江边游玩的市民如是说道。
万里长江奔流入海,最后一道大弯留给了张家港。如今的生态绿廊,在10年前,还是工业生产的码头。
为了对标“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解决老百姓长期“临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的痛点,2019年,张家港全面启动张家港湾生态提升工程。
如今,张家港在长江沿岸完成植绿复绿2162亩,长江张家港段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0%以上,通过高水平实施“长江绿廊”工程,全力打造生态示范样板。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除了“添绿”,保护长江,最实际的问题就是产业转型。提起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很多人并不陌生,距离长江仅4公里、涉及化工企业37家,10年前,它一度是张家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但化工园区产业层次不够高,快速发展的同时影响了沿江周边环境。为保护长江母亲河,张家港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历时4年,于2017年底整体关停了这片园区,这也是江苏省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区。关停后,每年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各类污染物5300多吨。
过去的化工园区,如今已更名为“江南智能装备产业园”,全面转型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产业。
“我们主要与科研院校合作,把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渣做成‘油墨’,通过3D打印的方式进行综合利用。”江苏绿普资源利用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钱丽英介绍,落地江南智能装备产业园以来,企业一年在钢渣的综合利用方面,能够创下2000多万元营收。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张家港的产业版图上,作为“老大哥”的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加速转型的同时,新面孔正越来越多,特色纺织、数字经济、氢能源,一步步壮大,向着产业创新集群方向发展。
“我们正聚焦数字经济、智能装备两大核心产业,氢能源、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两大机会产业,以及高端纺织特色产业,形成‘2+2+1’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新能源、智能装备、高端纺织三大产业创新集群。”张家港高新区经济服务部副部长、塘桥镇副镇长梅思楠说道。
转过了最后一道大弯张家港湾,长江豁然开阔,继续奔流入海,沿途还要经过常熟、太仓。十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化工园区整治、生态修复、禁渔禁捕,苏州的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率控制在50%以内,过去的滩涂变绿洲,长江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
02
一企一管 二次过滤
源头保障长江水质安全
水生植物、观景亭、漫步道……在太仓,临近长江,有一座看似普通却内藏乾坤的湿地公园,它就是太仓水务集团建设的太仓市港城组团污水处理厂配套生态湿地处理净水工程项目。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公司污水处理,会增加一道工序,进到生态安全缓冲湿地,实现二次过滤,再进行排出。”太仓市港城污水处理厂副厂长周峰介绍。
湿地是城市的天然绿肺,太仓地处长江口,拥有38.8公里的长江岸线,在实施长江大保护的过程中,当地通过人工湿地二次过滤,不断提升污水深度处理的能力。
走进太仓港区湿地公园,你可以看到,周边都是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有芦竹、水葱、睡莲、水草......
“我们湿地公园里的植物也是有讲究的,根系吸附功能特别强,能够有效吸附水里的污染物质。”周峰指着眼前缓缓流动的水说道,“这些都是从旁边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的工业尾水,经过湿地的层层净化之后,最终才能够排出。”
周峰解释,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三重作用,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营养物等进行降解去除,可以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污水厂尾水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处理,不仅能对长江的生态安全起到缓冲作用,还提升了污水厂出水水质,并且运行过程中基本没有能源损耗。
在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水平的同时,太仓还在源头上加强了对化工企业的管控。早在2014年,太仓港区在全省率先建设“一企一管”工程,对化工园区内70多家企业全部实施明管接管,有效杜绝了企业超排偷排现象。
“现在我们实行一根管子接一个厂,每天实时监控企业污水排放情况,只有监测达标后,才能允许水的排放。”在太仓港城污水处理厂监控中心,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陆健峰介绍,“一企一管”有效避免了企业偷排,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违规排放的问题。
近十余年来,苏州累计完成88座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建成24座污水厂尾水生态净化湿地,有效探索污水资源化利用,标本兼治,优化河湖水环境质量;同时完成2500多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核查溯源、15个长江直排口削减至8个,从源头保障长江水质安全。
03
禁渔退捕 全民合力
重现水清鱼丰生态美
在常熟江边,有一座叫铁黄沙的小岛,面积12平方公里。凭借着原生态的滨江自然风光,成为当地的一座“明星岛”,更是鸟类观察者的爱好地,因为在这,总能捕捉到意想不到的生态惊喜。
“卷羽鹈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花脸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疣鼻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志愿者邓郁说,这些都是他曾在铁黄沙拍摄到的珍稀鸟类。
图/黄腹山鹪莺2019年底,苏州湿地自然学校鸟类调查员周敏军在铁黄沙还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仅剩9000余只的白头鹤。
“白头鹤又被称为湿地旗舰物种,非常罕见,能够出现在苏州,也说明这的湿地环境好。”周敏军说,随着国家提出“长江大保护”,铁黄沙开始进行生态修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眷顾”,也成为铁黄沙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同时,长江十年禁渔禁捕,更让这里成为越来越多鸟类驻足栖息的补给站。
图/白头鹤在推行禁渔禁捕工作中,曾经的渔民均实现了身份转变,有的甚至成了“护鱼人”,张家港的“船老大”沈国华就是其中一员。在长江捕鱼船上干了40多年,如今,他是“中国渔政32118号”的掌舵人,一天12个小时,4个来回近200公里,以“护鱼人”的身份,守护着母亲河。
苏州是长江流域较早实施自愿退捕的地区,在禁渔管理、渔民安置、渔业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如今,苏州已全面完成长江流域禁捕退捕任务,退捕渔民就业安置和保障实现全覆盖。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十四五期间,苏州将更大力度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更加全面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更大范围发挥河湖多元供给,高位推动太湖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大事要事,统筹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水文化四篇文章,使苏州始终成为民心所向的“最江南”处。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