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素“变身” 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

2025-01-02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打开方式,传承与创新的边界正在无限拓展。12月31日晚,苏州广电访谈节目《共筑美好生活·苏城议事厅》关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

  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钱兆悦表示,这一款是中国探月工程官方形象IP“兔星星”,英文名叫“To Star”,是从馆藏里面选了一件一级文物,是明代的花缎女单衣上面的四合如意云纹进行了一个创意合作。

  苏州丝绸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6520件(套)和数量庞大的丝绸纹样资源。近年来,苏州丝绸博物馆与苏文投集团合作,共同推动丝绸纹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苏州丝绸博物馆提供丝绸纹样的数据资源,苏文投集团负责数字纹样的运营,并搭建平台引入和授权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对传统纹样进行二创,“唤醒”了原本“沉睡”在博物馆里的众多文物,从而打造并呈现出了一批“新国潮”产品。

  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祁麟表示,去年年底联合北京邮电大学共同建立了一个苏州文化的元宇宙实验室,就是要打造一个从采集到解构提取、到标识标注然后再到入库、到二创、到确权、到交易打通整个的一个技术流程。

  近年来,苏州正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工作,园林古建、古塔古桥、非遗技艺等文化元素,也正在逐步“变身”成为数据要素,让更多的传统文化得以穿越时空和大家见面。市非遗办还与科大讯飞联合出品了国内首部提线木偶番剧《神川鉴之洗剑录》,以省级非遗项目七都提线木偶为创作载体,运用“AI+非遗”的方式,呈现出了一部豪情的武侠故事。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燕表示,现在已经完成了172项的市级的前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数字化的保存工作,要进一步打造数字孪生博物馆,给观众提供更多的体验的场景,尤其是远程体验苏州的非遗,感受苏州的非遗之美。(记者:陈雨琪)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