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必吃的一道菜,苏州人竟然从春天就开始准备了?

2024-06-05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芒种,顾名思义就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故而“芒种”又谐音“忙种”,它是一年中最忙的节气。

  当然,人一旦忙起来,就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在芒种时节,插秧的农户们可是有吃又有喝。那讲究饮食的苏州人,又会有什么花头经呢?

  “开秧门”必备

  菜花头干烧肉

  到了芒种时期,花期渐过,百花要准备落幕了,于是人们会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期盼花神明年春天再来。不过,按照苏州的气候,插秧一般也始于芒种,而毕于夏至。第一天插秧通常要定在芒种,也被称为“开秧门”。

  “因此在过去,苏州人的芒种很少会有饯花神活动,更多人会忙着下地插秧。稻农们会尤其重视这一天。出门之前,家里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其中必定有一道菜花头干烧肉。”苏州民协民俗分会会长余嘉告诉记者,与平常的做法不同,这道菜花头干烧肉中有几根菜花头必须要长一点,这样就预示着今年的稻穗会长得更长。

苏州民协民俗分会会长余嘉

  不光如此,这小小的菜花头干里也藏着苏州人的食鲜执念。菜花长于春季,最嫩的菜尖有着最浓的菜香。因此,必须要在青菜最嫩的时候摘下。老苏州人都会不惜花大把时间,精心挑选,焯水晒干。所以说,这碗芒种的菜花头干烧肉,是从春天就开始准备的。

图片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菜花头干闻起来清香扑鼻,用作烧肉的辅料香糯可口。肉香扑鼻的红烧肉再配上清爽的菜干头,菜香和肉香相互渗透,相互融和,肉块肥而不腻,滋味绵长。这一碗下去,插秧的力气能不足吗?

  当然,在过去,插秧种田靠的不光是农民,还有拉犁耕田的牛。余嘉告诉记者,芒种时节干活的农民要吃好喝好,芒种一结束,农民们就要忙着给牛过“生日”,俗称“斋牛栏”。在这一天他们会给牛准备丰盛的食品来犒劳它这段时间的辛苦耕耘。

张家港南沙村民耕地归来(1976年)

图片来源:张家港发布

  黄梅天的仪式感

  从吃“梅”开始

  对于江南地区而言,芒种的到来还意味着一年中最懊糟的天气——“梅雨”要来了。这个季节的苏州天空基本是灰色的,“湿嗒嗒”的地面,“潮拗拗”的皮肤,长达半个多月连续阴雨,会让家里不少东西都发霉,因此也有不少人会将梅雨的“梅”,写成倒霉的“霉”。

  余嘉表示,按照历法来说,入梅是在芒种后的第一个壬日,出梅在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入梅和出梅时间主要是依据气象情况而定了。

  “进入梅雨季,最有代表性的习俗就是煮梅。正月开花的梅树在这时刚好结出梅子,如果直接吃,梅子的酸恐怕很少有人能接受。于是,古人就发明了各种煮梅的方法。芒种当天动手做,既饱口福,又极具形式感。这个习俗据说夏朝就有了,但其中最有名的煮梅典故则是《三国》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

图片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进入芒种,除了青梅外,苏州的杨梅也即将大量上市。

  “大家都知晓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但常熟宝岩杨梅也独具特色。从宋代起,常熟就有‘看杨梅,烧莳香’的传统民俗,延续至今,已成为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对于“莳香”这个词,余嘉解释道,常熟人习惯把“插秧”称为“莳秧”,所以插秧的那段时间又称“莳里”,具体是夏至起的15日内。“莳里”的第一天开始,头7天为头莳,后5天为二莳,最后3天为三莳。

  如今,宝岩还有170多棵树龄逾百年的古杨梅,琼枝玉叶,年年挂果。经过长期改良,宝岩杨梅现有“大叶细蒂”、“小叶细蒂”、“东魁”、“桃红”、“早红”、“螳螂子”等近20个品种。

宝岩杨梅

图片来源:i常熟

  对于杨梅的吃法,苏州人最爱的莫过于酸梅汤。用杨梅、冰糖、桂花、山楂合煮的传统酸梅汤是芒种时节苏州人必不可少的消夏饮品。而这道酸梅汤的配方在南宋就已经初具雏形,明清以后更是广为风靡。明代著名医家方贤著的《奇效良方》记载酸梅汤,有生津止渴、行气开胃之功效。

  如今,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酸梅汤在苏州已形成了地域特色,成为芒种节气最受追捧的爽口饮品。

酸梅汤

图片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芒种,代表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老一辈人会把芒种的种,读成zhǒng,象征着种子和希望,是丰收的喜悦。而它正确的读音是zhòng,象征着耕耘和劳作,是对劳动的赞美。

  无论是在挥汗如雨的田间地头,还是在灯火辉煌的高楼大厦,芒种的到来,似乎在告诉着我们:“所有喜悦的未来,都有一个努力耕耘的当下。”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