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苏州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

2023-03-21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在苏州,既有繁华的CBD、生机勃勃的工业园,也有碧波万顷的太湖、小桥流水青山润朗。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后,离不开苏州打造“高颜值”生态环境的一贯坚守,这是生态环境制度设计、绿色低碳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治理修复的砥砺创新。多年来,苏州不断探索绿色发展,以“探路者”姿态和“挑大梁”的自觉,力争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示范。

  创新不怠

  跑出绿色助企“加速度”

  2月下旬,早上8点半,常熟恩斯克轴承有限公司工厂长陈群华按照惯例,来到刚投产不久的两条生产线巡查。去年下半年订单量猛增后,这两条新上马的生产线就成了公司的“主力干将”。

  “产品延迟交付一天就得赔客户十几万,我们想赶紧用上这两条生产线。但环评流程至少要3个月,当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让陈群华惊喜的是,去年8月,《苏州市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出台,对选址相对不敏感、符合产业定位的重点发展项目提供审批特快通道。审批部门在收到建设单位和环评文件编制单位签署的告知书及报批承诺书后,对在告知承诺制实施范围内的环评报告表文件,可不经评估、审查,直接作出审批决定。

  赶上新政策的陈群华只用了3天时间,2条生产线就获得了环评审批。“两条线一个月总产值150万,提前3个月生产相当于多了450万产值,真的非常感谢生态环境部门。”

  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前置审批”后的2个月内,需对项目开展环评技术复核、现场检查等工作,以确保项目过关。目前,当地已有多家企业享受到了这项政策的“福利”。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苏州生态环境部门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先后出台实施“苏环十条”“绿色助企十四条”“惠企纾困稳经济十八条举措”等生态环境领域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并通过普法+执法、服务+管理、现场+线上等方式,助力企业绿色发展。

  践行担当

  探路绿色转型“新模式”

  走进位于苏州市张家港的国内最大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高耸的炼铁炉、纵横交错的管道掩映在红花绿树之间。在超薄带车间,高大的机架干净整洁,明晃晃的钢带飞速“奔跑”。800米生产线缩短至50米,占地仅为传统生产线1/10;30秒就能将钢水变为0.7至1.9毫米钢卷;能耗仅为传统工艺1/5,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原先1/4。这条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超薄带铸轧生产线的启用,一度掀起了业内生产“革命”。

  2018年6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期间,沙钢集团环境污染问题被生态环境部曝光。苏州市及张家港市两级生态环境等部门迅速推进问题高质量、高标准整改,通过现场督导、主动帮扶等方式,帮助沙钢全面实施废气、废水、固废、噪声、污染物在线监控等五大综合整治。

  这几年来,沙钢累计投入300亿元,重塑经济结构、优化发展方式。目前,沙钢利用回收煤气每年发电50亿千瓦时,利用高炉煤气余压每年发电7亿千瓦时,每年循环经济产生的效益,占企业总效益20%以上。“把长江大保护的责任转化为倒逼改革发展的机遇,再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沙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彬说。

  类似场景在苏州各大行业不断呈现,部门尽职为企业出谋划策,企业尽责践行担当,真金白银投入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和产业技术改造,换来的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仅在治气方面,近年来苏州完成工业炉窑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全覆盖,燃煤锅炉整治超4000台,实施化工园区、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项目5000余项。

  久久为功

  探索生态修复“新方案”

  在一次日常执法检查过程中,苏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发现苏州宏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审批,擅自扩建2条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和3条预制构件生产线,预制构件生产线未配套建设焊烟收集处理设施,焊接烟尘无组织排放。厂区东北角雨水窖井废水中pH值超标排放,超标废水排入北侧上沿山河,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

  经过一系列调查取证、专家论证、磋商等流程,最终企业需对生态损害进行数额为55901.5元整的生态赔偿。2022年5月,苏州宏盛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代表签订赔偿协议。

  在苏州市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居山湾碳汇林片区,117棵水杉有序种植,这标志着苏州市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首个替代性修复项目正式落地,破解了“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让企业以生态修复的形式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这一举措的实施,不仅为生态损害赔偿的“顽症”开出良方,也在全国生态损害赔偿改革背景下,发出了“苏州声音”。

  早在2014年,苏州就出台实施《苏州市生态补偿条例》,是全国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后,苏州市在生态损害赔偿方面按下了“快捷键”,无论大小案件,皆要启动生态损害赔偿程序,案件量逐渐增多。目前,全市已经开展生态损害赔偿案件达360余件,涉及金额7000多万元,位于全省前列。去年五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发布《苏州市太湖生态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示范基地建设方案》,这也是在国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之举。

  苏州还对147座山都逐一进行保护,做到“一山一策”,积极推进生态修复,抓好与苏州江南水乡密切相关的“四件大事”,即太湖生态保护、长江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向美而行

  擦亮山清水秀“新名片”

  初春时节,步行在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生田村,清澈的河道、新鲜的空气,沁人心脾。走上几步,就可以看到由篱笆围起来的“美丽庭院”。两三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电镀镇”。

  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提出的多家电镀企业存在废水超标排放、污染周边环境等问题,近年来,苏州生态环境部门加大了对化工、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企业、“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和关停并转力度,借助“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以及“散乱污”淘汰整治两个“三年行动”,淘汰落后产能,对原黄桥电镀园内的电镀(线路板)依法开展清理,同时重点引进智能装备、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等创新型产业项目,构建产业创新集群。“黑了好多年的河水变清了,空气里弥漫着花香,小公园、步道都建起来了。我要给‘散乱污’治理点赞!”村民陈大爷说。

  “十三五”期间,苏州累计完成关停及实施低效产能淘汰企业7300余家,关闭退出化工企业近700家,全市化工园区(含集中区)压减至6个,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5.35万家,腾出发展空间7.8万亩,其中复耕复绿面积1.16万亩。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产出率较2015年提高30.5个百分点。去年,苏州市民对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率再创新高,达到92.5%。

  在推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同时,苏州正通过精心编织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 “双面绣”,回答好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中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时代之问。苏州将高标准做好“水”“碳”“绿”三篇文章,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不断为苏州绿色发展赋能。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