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生命脊梁!杨惠林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3-02-18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刚刚揭晓!苏大附一院杨惠林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今天(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大外科主任、骨科研究所所长杨惠林教授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潜心攻关三十余载,建立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体系”“脊柱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等脊柱功能重建关键技术,使数百万患者重新挺起了脊梁。

  苏大附一院骨科创建于1956年,奠基人董天华教授和唐天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被中华骨科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和“卓越成就奖”。现任学科带头人杨惠林教授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始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导向,致力于脊柱功能重建的系统研究。

苏大附一院骨科唐天驷教授(右)、杨惠林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这个“隐形杀手”正向老年人走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并发症,如采用非手术治疗,患者4年死亡率高达50%。2000年,杨惠林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椎体后凸成形术这一微创技术,创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微创治疗体系”,又被称为“苏州理论”,实现“一针治骨折”,患者术后1天即可下地行走,改变了 “伤筋动骨一百天”的传统理念,使患者4年死亡风险降低55%。这项成果已广泛推广应用,给数百万患者带来福音。

  2017年,杨惠林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他继2004年后第二次获此殊荣。此外,针对骨质疏松患者,螺钉易松动、拔出,导致重建失败等问题,杨惠林教授创建了内固定界面整合新技术,显著降低松动率,实现临床转化,以项目第一完成人获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杨惠林教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

  杨惠林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会理事,第十九届亚太脊柱微创学会主席,国际脊柱创新发展学会理事会理事,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点项目11项,并牵头编写指南、共识20部。

  杨惠林教授先后获卫生部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今年欧洲著名机构Expertscape发布的全球脊柱外科专家排名中,杨惠林教授在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领域,排名全球第一。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苏大附一院骨科在国内乃至国际均具有较高的学科影响力,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2年获评省工程研究中心。学科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在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STEM)榜,排名全国骨科第11,江苏第1。

杨惠林教授团队讨论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据悉,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学技术工作者,促进祖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促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何梁何利基金共设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三类奖项。

  (苏报融媒记者 周函 通讯员 邱浣敏/文 苏大附一院供图)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