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首考”,无锡高浪路交合格答卷

2024-06-26  A+ A-
  《新江南网》江南第一门户网站!
 追踪网络热点,关注民生动态,传播江南文化,倡导网络新时代!
https://www.xjnnet.com/新江南网欢迎您! 

短时暴雨来袭,高浪路地面主干道主要路段、全线隧道基本无积水,令市民欣喜的是,大雨过后,沿线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彩色环保透水铺装地面走路不甩水,市民表示:高浪路颜值和功能“双双在线”。

上周五,梅雨季以连续“暴雨”登场,年初刚刚建成通车的高浪路接受大雨“首考”,在全线海绵设施加持下,城市道路不再“看海”,智慧化立体内涝防治场景,让城市道路从“严挡+快排”向“蓄排结合”转变。眼下,我市不少新建道路纷纷交出应对城市内涝合格“答卷”。

21日上午,连续暴雨导致主城多条道路出现积水,不少城市老路启动紧急排涝。高浪路情况如何?中午11点,记者驱车以时速60公里驶上高浪路地面道路,看见邻近行驶车辆的轮胎会溅起水花,但主干道上未见大面积积水。从贡湖大道匝道口驶入隧道,扑面而来的潮湿立刻将汽车前挡风玻璃“糊”上一层雾气,摇下车窗注意到,隧道内地面没有积水,一路开上高浪路高架,车辆通行顺畅。

高浪路上的雨水都去哪了?“在设计之初,就将道路内涝防控列为重点‘解决项’,高浪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配置了道路海绵措施的‘顶配’,各项蓄排指标均为最高值。”市建管中心环境设计部负责人说,隧道段主要通过将路面雨水经侧分带和人行道过水涵导流至路侧,经过净化处理后,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道或市政管网。高架段充分利用桥下有效空间,采取雨落管断接形式将高架路面雨水引入桥下海绵设施。

21日午间,雨势稍小,记者来到高浪路与贡湖大道交叉口,撑伞走在人行道上,细品后发现高浪路防汛的“小心机”:彩色铺装的道路是可以将水渗透到地下的,走上去基本“不湿鞋”,道路两侧的大片绿地中,多处雨水花园、植草沟掩映在植被中,“金属网格+鹅卵石”错落有致搭配,平日里是景观,雨季可排涝蓄水。道路设计人士介绍,道路下方已形成完备的雨水传输、滞蓄、净化和缓排系统,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削减地面雨水径流量,减少道路内涝形成。

颇具匠心的是,高浪路还将在菱湖大道路口西南侧设置海绵城市展示中心,有真实场景和模型设备,届时,海绵城市如何处理雨水,如何通过模型测算、数字模拟精准调配蓄排量,实现雨期排涝、旱期蓄水“反哺”植被绿化需水都能一目了然。

本月底具备通车条件的凤翔路北延道路全线分段精心设置海绵设施,高架桥下、中侧分带、路边游园平日是景观,大雨时发挥调蓄功能。值得期待的是,这条路内涝蓄水情况还设置了可视化监测平台,根据雨量动态监测蓄排效果。业内专家表示,面对每年雨季“大考”,“海绵”不是万能的,城市雨水管网畅排是关键,但城市新建道路充分植入海绵设施,为道路智慧化立体防涝拓宽思路。随着道路、小区、公园、河道海绵设施逐步完善,城市“大海绵”骨架逐步形成,在洪涝灾害面前将更具韧性。(孙倩茹 图文报道)

 

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新江南网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0700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