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新江南网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新江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侵权请出示权属凭证联系管理员(yin040310@sina.com)删除!
昨天(19日)下午,无锡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这是无锡连续第九年以农历新年第一会的形式“议生态”,吹响了新一轮生态环境建设的号角,持之以恒用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新春开工首日,“治太工程”已如火如荼开展。在硕放水处理厂深度处理项目工地上,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无锡市高新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勇告诉记者,深度处理项目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臭氧-生物活性炭+高效气浮池”工艺,未来这里将把出水水质标准提高一个层级,助力太湖流域整体水质改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关系发展大计。正因如此,无锡连续9年将新春“第一会”的主题定为生态环境,交出了一份高分成绩单——2023年空气和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两个唯一”:无锡成为PM2.5和优良天数比率全省唯一“双达标”城市,同时也是全省唯一监测到国省考断面Ⅰ类水质的城市。太湖水生态环境质量达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湖心区近年来首次实现年度Ⅲ类水质,2007年以来首次全年未出现异常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首次低于55,生态环境部首次将太湖水质评为“良好”等级。
亮眼的“生态答卷”背后,是一系列保护环境之美的“无锡打法”。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近5年累计实施治太重点工程1696个,“水气土”治理工程任务近4.7万项,关停化工企业3000余家。无锡还在全省首创污染防治攻坚不力严格惩戒措施,率先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1+8”制度体系。
这些天,浩瀚的太湖边鸥鹭翔集,它们自由地起飞、戏水、捕食,形成冬日太湖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多年来,无锡治污必先治水、治水必先治太。2022年起,无锡连续两年治太投资超百亿元,从立体治理、生态修复、产业转型等多方位守护太湖。数据显示,去年太湖水质总磷、总氮浓度和藻情处于2007年以来最好水平,13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其中Ⅱ类4条,铁腕治太让“太湖明珠”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第一会”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在中共无锡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海梅看来,连续9年,无锡新春“第一会”都聚焦于“生态文明”,彰显了无锡对于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生态环境保护更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王海梅认为,未来要继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无锡生态的高颜值。(记者 蔡佳、张颖)
延伸
碧波荡漾,“太湖明珠”更璀璨
刚下过一场雨,在贡湖湾湿地公园,有游客沿亲水栈道漫步。高低错落的水生植物沿湖生长,处处都是大自然的取景框。鸟儿栖息觅食,鱼儿遨游水中,公园里的“原住民”和“外来客”安然共处,分享一片绿色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无锡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太湖滋养着无锡,无锡也反哺着太湖。以太湖治理为牵引,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治太重点工程7278个、投入资金1252亿元,其中无锡地方投入占比86%,8100多个自然村生活污水93%以上得到治理,建设美丽幸福河湖1640条。累计完成太湖生态清淤3322万立方米,占全湖清淤量70%以上,相当于从湖体取出总氮4.49万吨、总磷1.44万吨、有机质92.47万吨。
鸟类的动向是一个反映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近年来,随着河湖治理与湿地保护的统筹推进,越来越多自然界的“小精灵”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23年度无锡鸟类新记录达到18种,创历史最好水平,至此,无锡野生鸟类种数刷新至395种,水清岸绿、美丽宜居正成为太湖的鲜明标识。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全面落实新一轮太湖治理“1+9”专项行动方案,持续投资超百亿实施年度治太项目。持续开展生态清淤,围绕六大类型湿地开展生态修复,构筑污染物消纳和生态缓冲带。以入湖河道为牵引,聚焦西部湖区,围绕工业、生活、农业污染治理,开展“一河一策”整治,重点攻关秸秆、淤泥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推动太湖水质逐年好转。
蓝天白云,“水晶天”成“常客”
“喀嚓”一声响,一张蓝天白云的大片就被保存在了手机中,近几年,“水晶天”成为无锡市民朋友圈的“常客”,湛蓝的天空成为生活精彩的底色。翻开无锡大气环境质量“气质日历”,2023年,无锡市是全省PM2.5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率唯一“双达标”城市;“无锡蓝”达300天以上,臭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9天。种种成绩离不开聚焦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举措。
走进惠山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没有飞扬的尘土,也没有刺耳的噪声,巨大的天幕为工地撑起一片绿色“穹顶”,高杆喷淋喷洒下来的水雾,将现场的灰尘都沉降在天幕内。惠山新城核心区地下空间改造工程项目总工范杰介绍,这项技术采用组合式的支撑体系,配合风尘降噪系统、抑尘天幕系统、雾化抑尘系统以及智慧化的控制系统,至少降低了现场90%的PM10及70%的PM2.5的扩散。
安静、洁净的建筑工地环境正成为无锡城市建设中的常态,这些都是无锡市源头治理的缩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以来,无锡市持续推进14家国有企业率先开展超低排放深度治理;以打造“最干净城市”为抓手,试点“绿色全电工地”,建成30个“席地而坐”示范区。开展汽修“油改水”专项整治行动,全市40%汽修店车漆完成全水性替代。完成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5294项,推进活性炭再生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
今年,无锡将强化精准治气,一方面加快重点企业深度治理,推动重点园区、重点行业整治提升,同时加速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推广零排放重型货车,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替代,加快全电工地建设。此外,加强城市深度保洁,严控工地扬尘,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数字赋能,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新春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新吴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正坐在电脑前查看企业在线监控,新吴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高新分局科员蒋昕表示,“如果发现企业的在线监控COD数据异常,我们会立即联系企业环保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环境持续改善,治理能力是关键。2023年,无锡在全省率先上线“环境应急隐患排查管理系统”,推动隐患排查向“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转变,助力全市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开展。完成7个省重点园区、21条省重点河流应急防范体系建设,31家园区外重点风险企业突发水污染事件三级防控体系现状评估。
为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防范环境风险,今年无锡将全面完成实体化运行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构建“谁用数、谁监管,谁出数、谁负责”的全过程监测质量监管体系,推进太湖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建设,加强新吴区生态环境智慧实验室推广。此外,深入落实《全省生态环境安全与应急管理“强基提能”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环境安全工作基础不断强化、环境应急能力有效提升。(蔡佳、张颖)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3
2024-12-30
2024-12-28
2024-12-28
2024-12-28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6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5
2024-12-25